4月8日,張保軍在田間仔細察看小麥苗情。
□ 記者 李彥伶 文/圖
身為原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作物栽培專家,多年來,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保軍心系“三農”,每年堅持前往寶雞、渭南、咸陽、西安等地,指導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服務,被農業農村部稱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的好專家。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張保軍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生產立法、面源污染等積極建言獻策,先后獲得民盟中央先進個人、民盟陜西省委會“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做農民的貼心人”
“雖然小麥播得晚,但去年冬季氣溫較高、土壤墑情好,只要春季管理跟得上,苗情轉化升級很有把握。對于冬前‘土里捂’和‘一根針’的麥田,春季管理尤其要加強。”春耕時節,在西安市臨潼區油槐街道辦南楊的一塊麥田前,張保軍仔細察看小麥苗情和土壤墑情,現場為農戶答疑解惑。
1983年,從西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前身)農學專業畢業的張保軍留校任教,從事農業生產和作物栽培教學與研究工作。“將一生奉獻給農業,做農民的貼心人。”這是張保軍四十年來的承諾,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
自2004年國家成立首個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開始,張保軍就成為其中一員,常年扎根基層做小麥種植、生產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在從事小麥種植、生產研究工作的同時,張保軍還承擔了農業農村部和省專家指導組有關工作,以及“在役輸氣管道對沿線作物生長的影響”等科研和推廣項目,順利完成年度任務,發表了《栽培環境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影響》等多篇學術論文。
“值得尊敬的農學專家”
“近年來,您作為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圍繞糧食和農業穩定發展,以決策咨詢、服務生產為己任,常年腳踏在鄉村、工作在田頭,不辭辛苦、真情付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共同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糧食豐收有您的功勞、綠色發展有您的貢獻。希望您一如既往關心支持種植業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繼續發揮參謀咨詢作用。”2018年,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給張保軍發來感謝信。
走進試驗田和示范基地,常常會看到張保軍帶領學生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小麥生長情況,為學生現場授課,為農民和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的場景。他將了解到的情況第一時間報送農業農村部,為農業農村部了解我省小麥生長情況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張保軍還帶領團隊其他成員編纂了多本關于小麥種植、生產方面的技術資料,受到社會廣泛認可。
“作為一名農學專家,張教授每周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基層,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農學專家。”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姜志德說。
“當委員就要履好職”
“當委員就要履好職。”4月8日,張保軍對記者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不僅要在自身所從事的領域搞好鉆研,還得俯下身子走進群眾中,傾聽民意,真正發揮委員作用。
張保軍圍繞農業、民生、社會發展等議題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關于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中的農業產業結構比例調控機制構建》等4件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關于確保糧食安全機制》《我省小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關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等多件提案受到相關單位的高度認可。
身為一名農學專家,張保軍十分關注鄉村振興。他說,要把現有人才和后備人才培養作為主要工作內容。沒有人,任何事情都做不成;沒有好的人,好的事情也干不好。同時,不能走“一刀切”的路子,不同區域的自然、社會條件不同,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很重要。
“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把這份事業做好做實,讓中國農業在世界擁有更多話語權,為中國人端穩中國飯碗作出積極貢獻。”張保軍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