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2021年9月,省十二屆政協召開第37次月度協商座談會,圍繞“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議題進行協商座談。為召開好此次會議,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專題調研組赴我省多地實地調研,了解實際情況,就存在問題征詢各方意見想對策。會上,邀請7名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基層組織和群眾代表,圍繞我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議題作交流發言,提出意見建議,為探索我省農村集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政協力量。
存在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足,政策落地有難度。部分縣(市、區)沒有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擺到重要位置,合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氛圍不濃,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不夠。從調研情況看,普遍存在缺少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產業的長遠謀劃和持續推動。一是發展用地供應不足。縣以下的土地指標相對有限,實際用于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項目發展的用地指標很少。二是土地制度改革有待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還沒有具體實施細則,農民及村集體在土地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分享農用地征用增值收益少。三是村集體幫扶有待擴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缺乏有力支撐。
(二)集體經濟后勁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大多數村集體經濟由于原始積累底子薄,不能很好把握市場規律,難以發掘遴選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比較優勢產業,缺乏多樣化、深層次的探索,發展能力偏弱、收益偏低。產業選擇局限在層次較低、融合較差、市場競爭力不足的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受地域、資源稟賦影響,陜北、關中、陜南不同地域,不同村莊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
(三)內部制度不夠健全,管理運營機制不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法人地位尚不明確,適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點的稅收政策還不完善,農產品質量認證、商標注冊、項目申請等方面尚未得到普遍認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基層干部收入、評優、提拔等機制不掛鉤或者掛鉤不明顯,缺乏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獎勵激勵機制。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不夠規范,重大事項民主程序履行不到位。對村集體資產運營、資金使用等監管不到位。
(四)外部環境不夠優化,發展支撐要素不到位。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管理的政策體系、體制機制仍不健全,缺少具體明確的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相關的土地、財政、稅收、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稅費減免、土地開發、承接項目、品牌創建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村集體經濟組織融資困難,人才隊伍建設不到位,人才短缺問題突出。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不健全,機構改革后鄉鎮農經機構被撤銷或合并,職能弱化、隊伍老化等問題較為普遍,難以有效指導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意見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面提高發展水平。一要抓住黨支部建設這個“牛鼻子”,選配一批政治素質好、群眾威望高、致富能力強的“能人型”“示范性”“引領型”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把發展村集體經濟納入黨支部考核重要內容,鼓勵和引導他們謀劃集體經濟發展。二要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市縣黨委、政府要指導鎮村進一步完善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決策制度,確保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規范程序進行重大事項決策。相關部門要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的同時,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示范章程,發揮法人章程在資產管理、利益分配、經營發展等方面的規范作用。三要優化考核評估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在鄉村振興質量考核中,應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比重。既要把村集體資產管理、資源開發、資金使用等作為考核指標,也要加強低收入村轉化的考核,推動村級組織更加注重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二)創新發展思路,拓寬村級經濟空間。一要為村集體發展引入資本。借助鄉村振興有利契機,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合理有序、科學適度吸引工商企業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創新鄉村資源經營模式和受益分配方式,讓企業留得住、集體有收入、農民得實惠,為集體經濟全面參與市場競爭營造氛圍、拓寬道路。二要放活村域資源使用權限。深入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依法依規將農村沿路空間、沿河空間、村莊內外空間等可開發利用資源的經營管理權賦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三要堅持精準扶持、差異競爭。按照城郊結合型、園區帶動型、都市農業型、鄉村旅游型等類別,加大財政獎補、人才引進、技術推廣力度,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電商等進行合作,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互利共贏。
(三)突出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應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在抓好集體經濟零收益村轉化的同時,更加注重低收入村的幫扶提升。二要健全金融支持辦法。有針對性地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金融服務,簡化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直接擔保融資具體辦法,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三要推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四)深化改革舉措,不斷激活內生動能。一要完善股權權能。總結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有益經驗,加快改革探索、試點示范、逐步推開步伐,完善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和管理辦法。二要鼓勵多元發展。引導集體經濟組織直接開展市場活動、參與市場競爭、入股或者參股各類市場主體。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市縣國有企業、鄉鎮企業混改,實現集體經營性資產多元配置。三要推進政經分離。探索推進有條件的地方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分開運行,更好地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經營管理集體資產、開發利用集體資源、開展農業生產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加大業務指導力度,鼓勵有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結構的股份公司,引入職業經理人,提高集體資源開發、資產經營、資金投資效益。
(五)加強人才建設,優化農村經營管理。一要注重經管隊伍建設。采取招錄、調劑或聘用等方式,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優先充實到農村經營管理干部隊伍中,切實解決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偏弱、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二要注重加強教育培訓。加強村干部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培訓,突出黨的農村工作各項方針政策、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法規的培訓,以及企業管理、農村實用技術等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發展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的能力。三要注重完善激勵機制。落實村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的“三項機制”,打消干部求穩怕亂、不敢發展、不想發展的顧慮,增強主動擔當、主動發展意識。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壯大與村干部報酬待遇增長掛鉤機制,從集體經營性年度盈利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獎勵村干部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