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榮抱著沉重的大箱子發放物資
□ 記者 陳雪
“我接觸的多是土、木、苗、水,不太會和人打交道。”這是2015年之前,延安市安塞區綠化辦職工、區政協委員楊開榮說起那時的自己的一句“老實話”。
自1999年進入林業系統后,楊開榮一直在城郊的苗木基地做育苗工作,為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提供優質苗木,將林業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效結合,致力于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
2015年,在朋友的邀請下,楊開榮參加了志愿者進敬老院活動。“我帶著當時91歲的奶奶去做志愿者。”在奶奶的陪同下為老人們服務,楊開榮體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感。之后,楊開榮開始籌建愛心志愿者協會,從十余人到四十余人再到百余人,她發起成立了鼓鄉愛心志愿者協會。起初,楊開榮的一腔熱情遭到質疑。“尤其是身邊的親朋,問我做這些是為了啥?”5年來,楊開榮用60余次愛心行動作出了回答。
有一次,她組織志愿者去敬老院,和往常一樣,給老人們帶去日用品、換洗衣物,為老人們整理內務、打掃衛生。“后來我才知道,有個志愿者看到老人的鞋子破了,悄悄開車去買了新鞋。”楊開榮說。
楊開榮說:“他們資助了8個大學生,其中有4個已經工作,這些孩子現在也成了志愿者,這就是愛的傳承和接力。”除了堅持做愛心送考,這些年暑假,楊開榮還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做“小課堂”服務。她將縣城安置小區里的殘疾孩子、無人照看的孩子集中起來,幫助他們完成作業。而這些參加志愿活動的大學生,有些是曾被資助過的。
“媽媽,我也要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楊開榮說,16歲的女兒多次跟隨自己參加愛心活動,也很喜歡做志愿者。
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是楊開榮的初心。5年來,作為政協委員,她關注民情多次提出民生建議。今年,楊開榮在調研中發現,有學生在網絡上被騷擾,她意識到法治教育應從青少年抓起。隨后,她提出讓法治教育深入學校,通過“法治進校園”等載體做好普法工作的建議。
在楊開榮的手機里,有三張今年7月份河南新鄉受災時,瘦小的她抱著沉重的大箱子發放物資的照片。“那5天,每天工作18個小時,我沒有覺得累。”楊開榮說,做有意義的事,做有用的人,一切都很值得。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