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貢獻了5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是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因自身實力等原因,知識產品保護能力相對薄弱,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忽視了對知識產權的自我保護和事前保護,在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被侵權時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法律維權。
一、存在問題
&" />
記者 杜靜波 攝
6月24日下午,省政協月度協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座談會召開。
臺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陳玉玲介紹:
民營企業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貢獻了5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但是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因自身實力等原因,知識產品保護能力相對薄弱,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忽視了對知識產權的自我保護和事前保護,在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被侵權時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法律維權。
一、存在問題
一是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成果轉化率偏低。一方面中小民營企業因自身實力較弱,往往沒有專業人員從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擁有的技術專利和商標品牌缺少宣傳和規劃。特別是處于創業階段科技型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更是“攔路虎”。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專利成果轉化率不高,存在研發需求短期化、研發經費自籌化、研發轉化內部化的特點,一些發明專利存在長期擱置或未經轉化就自然消失等形象。
二是品牌競爭力不強,仿冒侵權頻發。民營企業主要以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缺少科技含量高的發明專利,知識產權利用時效不夠充分,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場認知度不夠,導致專利品牌競爭力不足,易被仿冒。少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足,停留在借鑒和模仿之上的‘偽創新’。有些企業甚至采取貼牌生產或假冒仿制,不少民營企業因專利發明被抄襲或剽竊,導致名譽受損甚至虧損倒閉。
三是法律維權能力不強,舉證困難。舉證難、賠償低、周期長是民營企業維權中最主要的特征。民營企業往往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知識產權維權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專利或商標維權通常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財力,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難以承受。當前互聯網侵權行為帶來違法行為更加隱蔽、鎖定證據更加困難等等,均對執法帶來嚴峻挑戰。
二、對策建議
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既要有制度的“保護傘”,也需要法律的“守護神”,必須全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社會環境。
一是提高民營經濟知識產權自我保護能力。省知識產權局要通過政策宣講、融資對接、協作簽約、培訓座談、專項執法等多種形式,組織面向民營企業領軍人才、管理人才、實務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開展多層次、精準化知識產權培訓,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改革進一步惠及民營企業專利申報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鼓勵企業提高專利、商標申請率,促進更多企業智力勞動成果轉化。
二是搭建民營經濟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行業知識產權法律維權組織。積極搭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成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就侵權判定、維權、以及申請專利、專利復審、無效等提供專業化服務。積極推進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三合一”綜合管理服務,加快從事后打擊保護向事先預防保護的轉變。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等方式,完善快速授權確權、維權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機制,提高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效率。
三是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環境。建立健全符合民營企業特性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完善查處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快速反應機制,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心、知識產權法庭。建立知識產權海外糾紛應對機制,編制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指南,支持民營企業海外維權。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加強聯合維權力度,深入推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聯合維權打假,實現公、檢、法、司及社會組織全要素集聚,提供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為申請人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等業務提供便利。發揮好電商平臺等機構的打假技術,依據電商規則嚴肅處理違法經營者,以技術協助執法部門提升執法效率。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