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瑤
1968年年底,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全國迅速掀起了上山下鄉的高潮。
“山丹丹開花賽朝霞/延安窯洞住上了北京娃/漫天的朝霞山坡上落/北京青年在延河畔上安下家……”《延安窯洞住上了北京娃》這首歌,就講述了北京知識青年來到陜北插隊的故事,承載著一代知識青年無悔的青春記憶。
“一首《延安窯洞住上了北京娃》唱得人熱血沸騰!”5月17日晚,有感于“從延安精神到知青歲月”專題學習交流,省政協委員吳平魁在委員讀書群里寫道。
當日,在網上“全國政協書院”省政協“延安精神悟初心”委員讀書群,省政協委員、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吉發擔任領讀人,專題講解“從延安精神到知青歲月”。
崢嶸青春,跨越歷史時空共振共鳴。陳曉莉委員跟帖寫道:“是啊,可激動了!當時我們村有十幾個北京知青。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教我識字、唱歌。”
當年,習近平就是來到陜北插隊的北京知青中的一員。
1969年1月,當時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他能吃苦、不嬌氣,很快與鄉親們打成一片。
七年同甘共苦的歲月,讓習近平與梁家河的鄉親們建立了深厚感情。基層沃土成為他練就過硬本領、淬煉堅強黨性的“大熔爐”。他后來深情地說:“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我是在延安入的黨,是延安養育了我,培養了我,陜西是根,延安是魂。”
深深扎根中國大地,矢志為人民謀福祉,永葆赤子情懷本色。七年知青歲月,不僅讓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在青年習近平心中扎下根,也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歷史起點。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在劉吉發娓娓道來的領讀中,委員們撫今追昔,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梁家河”。陳曉莉表示,廣大青年干部要不負黨的重托、無愧歷史選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實踐中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擔當歷史賦予的新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黨員干部要身處服務群眾第一線,實干為民;要從黨史學習中堅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勁。”曾嵐委員說。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如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5月23日晚,省政協委員、省國防工會委員會主席吳志毅擔任領讀人,從“百年黨史如何學”“學百年黨史的目標是什么”“我們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收獲些什么”三個方面切入,細致解讀學黨史的方法、目的和現實意義。
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黨史學習要多‘望’多看、多‘聞’多聽、多‘問’多學、多‘切’多做。”借用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魏雷委員談起自己的學習體會“,百年黨史凝聚著無數共產黨人的智慧力量,只有靜心咀嚼才能品甘知味、常學常新。”
他建議黨員干部要多看、會看,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互聯網平臺和微信公眾號上隨時隨地觀看學習黨史,不論是一篇點評文章,還是一段宣講視頻,久而久之就會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
“作為一名黨員,應銘記歷史,更應拼搏現在,展望美好未來,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孫忠寶委員表示。
崇學尚讀,學思踐悟。趙敏娟委員說,學習既是掌握知識、增強本領、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黨性、加強修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要把它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和對待。
“我們要深切感受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責任在肩,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中的所悟所得轉化為推動各項工作的原動力,練內功、強本領、提素質,做時代先鋒。”當月委員讀書群輪值群主、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高山在群中的發言,引發大家的共鳴。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