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委員
□ 記者 樊星
精干的短發,樸實厚道,豪爽大方,言必行、行必果,這是渭南市政協委員張小玲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已過知天命年齡的張小玲干起工作卻雷厲風行,似乎永遠看不到她疲憊,她用干勁和活力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
張小玲的爺爺是個孤兒,小時候從藍田流落到渭南市臨渭區辛市鎮,被鎮上太夫張村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收為義子。心懷感恩的爺爺用言行教導后輩子孫,要做無愧于天地的事,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小聽爺爺講身世故事,受爺爺言傳身教影響,張小玲把感恩和善良刻在了心里。身兼鵬程老年公寓院長、渭南市德瑞斯塑業門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的張小玲,立志回報社會回報桑梓。2020年11月27日,渭南市政協第二批委員工作室成立,“張小玲委員工作室”位列其中,工作室的成立讓她有了更好的展示平臺。身為工作室主任,張小玲走基層進社區,使委員工作室成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直通車”、化解社會矛盾的“緩沖帶”、融洽干群關系的“潤滑劑”、政協形象風采的“展示臺”,小小的委員工作室,架起了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經開區段劉村段西組有個“網紅”大姐張妙存,在網絡上名叫“麻利嫂”,得知經開區有了“委員工作室”,她立即來反映村里多年未解決的土地確權問題。了解相關情況后,張小玲當晚就到村里挨家挨戶走訪詢問,第一時間聯系相關單位負責人,反饋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
“發了發了,都發到手里了。我村大部分的土地確權證都已經拿到手里了,太感謝你了!”時隔不久,張妙存就給張小玲送來喜訊。從此,張小玲只要進村,村民就會端茶倒水和她拉家常,什么煩心事都愿意說給她聽。
“要不是成立這個‘委員工作室’,有些事情還真不知道怎么去幫大家找門道!”張小玲說。
環衛工人反映經開區創業路公廁建成后一直處于關閉狀態,禁止群眾使用;貨車司機反映經開區創業路車輛亂停放,導致右轉車道無法通行;農民工楊正松、雄士鵬反映在臨渭區南塬易地搬遷安置樓工程中……這些問題經工作室協調現都已得到解決,每一項事情的解決和推進,都凝聚著張小玲的心血和汗水。
辛勞付出換來榮譽無數,張小玲先后榮獲“陜西省巾幗創業先鋒”“陜西省孝親敬老之星”“陜西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渭南市慈善協會的“張小玲愛心助學基金”和“韓璋愛心助學基金”,是張小玲帶著兒子韓璋建立的,她希望孩子能延續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
“我對今后工作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為工作室制定了‘一、二、三’計劃。”張小玲說,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個月之內至少要幫需要幫助的群眾和企業解決兩件事,組織委員不少于三次走進百姓家。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