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婧 文/圖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發揮好2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撐作用,積極籌建陜西實驗室。”
……
1月26日,當省政協委員、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聽到省長趙一德在陜西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創新和成果轉化”“陜西實驗室”等幾個關鍵詞組時,興奮地用手中的筆飛速在紙質報告上“劃重點”。
短短只字片語,卻讓郭立宏仿佛窺見曙光,多年來,他致力于推動陜西高教發展及產教融合,在今年省兩會上,他還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陜西省實驗室建設的幾點建議》的提案,建議我省加強省級實驗室建設,聚力攻關重點前沿課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陜西省在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依托我省高校資源優勢,一批省級實驗室在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產出高質量原創成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我省實驗室分散在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存在開放性不足、共享性、集成性不足等短板,亟需加強科教資源統籌,集中力量辦大事。”郭立宏認為要助推陜西從科技大省邁向科教強省,必須要創新科研機制和理念,為科研松綁,為創新賦能。
創新往往基于模仿。近期,郭立宏調研了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情況,“他們的一些創新做法已富有成效,值得我們‘拿來主義’。”郭立宏舉例說,目前廣東省級實驗室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領域攻關,立足于不同的資源優勢,郭立宏認為我省也可在能源化工產業等區域發展急需的方向發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針對我省豐富的自然稟賦,郭立宏表示還可利用西北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陸動力學實驗室等,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貢獻力量。“但隨著科研課題的復雜性、多樣性增加,僅僅依靠一個高校是不夠的,需要在優化原有省級實驗室的基礎上吸納新生力。”
改革創新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成為第一步。參照廣東省的做法,郭立宏建議在提案中建議實驗室建設實行政府所有、實體化建設、獨立法人運作、不定行政級別、不設工資總額限制,實行社會化用人和市場化薪酬制度,充分賦予省實驗室人事、財務、薪酬、科研組織等自主權。
栽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郭立宏建議,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業績突出的優秀人才、特殊專業人才和高端科研人才可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或項目工資;支持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并按規定獲取報酬等。
在發揮本土人才的“天然優勢”外,也要拓寬思維,注重外來人才的引進,全面打好人才優勢的“關鍵牌”。對此,郭立宏建議,還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柔性引進國內外知名院士和專家,幫助用人單位開展項目研發和技術攻關。
“比如,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和西安交大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琶洲實驗室,廣東省柔性引進徐宗本院士擔任琶洲實驗室主任,聚焦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提升我國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原創能力,解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卡脖子’問題。”郭立宏說。
針對科技成果如何轉化問題,郭立宏表示,可準許省實驗室設立成果轉化公司,進行與業務范圍吻合的項目投入,賦予省實驗室采購自主權限,并引入社會基金進行市場化運作;成立專門的實驗室管理機構,統籌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西安市科技局審批的各類平臺,按照方向集中、產業集聚、鏈條貫通的原則進行分類重組,建立具有人財物等自主權的實驗室創新。
“創新組織形式,提升匯聚領軍人才的能力,重視科學研究條件,保證經費投入保障,構建新型管理體制。抓住這五大核心要素,是建設好、發揮好實驗室的關鍵因素。”郭立宏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