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維博
脫貧之后怎么辦?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如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11月12日,在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收官的關鍵階段,銅川市政協召開今年第四次雙月協商座談會,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進行專題協商。
夯實貧困群眾增收基礎
產業增收是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王策委員建議,要重點扶持支柱產業、優勢特色種養業、扶貧產品加工業、扶貧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將產業項目嵌入銅川全域旅游和鎮域經濟發展當中。
“徹底改變農產品‘原字號、粗加工’狀態,做足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文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三產融合發展。”針對優勢扶貧產業規模不大等實際情況,王策建議,加強扶貧產業強鏈補鏈項目的推進,加大冷藏貯運、精深加工、物流園、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力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只有進一步穩定了就業,才能讓貧困勞動力有了穩定的收入。王策建議,在穩崗就業上要下足“繡花功夫”,注重貧困勞動力培訓質量,增強致富本領。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鼓勵企業、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確保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
推動扶貧資產健康運營
脫貧攻堅以來,銅川市投入近23億元用于產業發展,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100余個,累計投入3.78億元支持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174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全覆蓋,建成社區工廠50家,直接吸納就業1244人。
市政協委員、耀州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隊長劉國際在工作中發現,部分扶貧產業項目存在散、小、弱的問題,缺乏市場競爭力,潛在著經營虧損風險,扶貧資產保值增值存在隱患。
為確保確扶貧資產保值增值,他建議建立項目后續管護機制,完善扶貧產業項目管理制度、評估制度、帶貧主體評估制度、履約履責定期檢查制度和獎補制度等,確保扶貧資產“零風險”,促進扶貧產業持續增產增收,確保帶貧益貧長期穩定。
“部分外貿加工型社區工廠受新冠疫情及市場等因素影響,訂單縮減,用工不足,達產達效遇到困難。”對于調研中發現的新苗頭,劉國際建議,及時研究解決社區工廠拓展市場遇到的問題,為社區工廠發展提供全要素服務,將社區工廠發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促進社區工廠提質增效。
筑牢防止返貧長效機制
經過五年的奮戰,銅川市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所有貧困村全部達標退出,所有貧困區縣全部摘帽,實現了全市整體脫貧。委員們在調研中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發現脫貧攻堅工作還存在弱項和短板。
“有的脫貧戶家庭收入剛剛超過國定貧困線,且轉移性收入占比較高,如果未來的幫扶政策滑坡、幫扶力度減弱,他們有可能再次返貧。” 市政協委員、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高繼軍對一些貧困戶脫貧成果鞏固表示擔憂。
不僅如此,高繼軍在調研中還發現部分貧困村僅盯住建檔立卡貧困戶,輕視了非貧困戶的發展,沒有因地制宜地制定統籌兼顧發展規劃,導致“貧困戶脫貧,非貧困戶致貧”現象,形成新的不平衡。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既要防止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返貧,也要防止新貧困的產生。高繼軍建議,建立脫貧戶“過渡期”幫扶機制,“過渡期”內,對已脫貧摘帽貧困戶,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做到幫扶政策不變、力度不減,“扶上馬送一程”,鞏固脫貧效果。
他同時建議,全面排查非貧困戶特別是“邊緣戶”中存在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研究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構建“幫困不漏戶”的全覆蓋幫扶機制,防止非貧困村“邊緣化”而成為新的致貧對象。
在社會保障政策落實方面,委員們建議:聚焦特殊群體,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緊盯“三類人群”,確保將符合政策的人員及時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筑牢“最后一道防線”,徹底解決貧困群眾的后顧之憂。
“將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延續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去。”出席座談會的市政協副主席彭群才提出,要提早謀劃后脫貧攻堅時期發展規劃,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真正使脫貧攻堅成效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市政府副市長白崇軍在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后表示:“委員們發揮他們的專長,對脫貧攻堅對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方向進行了明確和梳理,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了真知灼見,為我們‘回頭看’,促進工作落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支撐”。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