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來昌榮
“仞望俯瞰江河流,太極突現山城秀”,隱藏在秦巴山間的旬陽縣,因旬河而得名,也因山水而出名。漢江、旬河在這里交匯,曲水環流,狀若太極,被譽為“中華天然太極城”。
秦巴山區“山陡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土無三寸厚,地無一畝平”。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旬陽縣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全縣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破難前進,在這片山水中摸索出了多條“脫貧路”。
察實情、說實話、結對子、帶產業……近年來,旬陽縣政協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勇于擔當,狠抓落實,在助力脫貧攻堅的戰役中幫促共鳴、協作共進。
飲水思源,回饋社會。許多縣政協委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傾情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10月20日,記者在旬陽縣采訪了解到,僅2019年,就有197名市、縣政協委員,112家非公企業,參與169個貧困村幫扶工作,累計捐款捐物600余萬元。
縣政協主席田麗萍表示:“委員們是政協力量的主力軍,也正在脫貧攻堅這個特殊戰場上不斷奉獻著光和熱。”
在距離縣城15公里的段家河鎮,有著“五棵樹”的說法。于該鎮的百姓而言,每一棵樹都是搖錢樹。
從縣城沿河而上,一路種滿了拐棗、櫻桃、香櫞、獅頭柑、核桃,展示著這幾年段家河鎮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成果。
拐棗,學名枳椇,又叫金勾勾,當地人用其自釀點小酒,一般客商收購主要銷往韓國,用于保健品、護膚品行業??h政協委員、旬陽天正釀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君濤就是當地發展拐棗產業的領路人。
“2010年,受韓國市場波動,許多拐棗無人收購,爛在地里看著怪心疼的。”南君濤是名退伍軍人,2007年創辦了天正釀造有限公司,先前主要生產糧食釀造產品。
市場低迷或許就是轉機。南君濤積極與楊凌農林學校聯系,嘗試研發生產拐棗食用醋,終于在2011年底純天然拐棗醋上市了,天正釀造有限公司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野生拐棗食用醋規?;a企業,生產的康硒牌拐棗醋生產工藝配方獲得了國家專利,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十大金口碑農產品。
產品研發成功,南君濤也開始培育自己的拐棗園和大量收購拐棗,當地許多貧困戶靠種拐棗脫了貧致了富。
該鎮的黨委書記黃以海也給記者算了筆賬:一畝地能栽33根拐棗樹苗,三五年之后,拐棗開始掛果,一棵樹能結120多斤拐棗,去年行情1.2元/斤的保守價,一畝地的拐棗收入就六七千元。
據縣政協副主席薛進利介紹,目前全縣累計發展拐棗36.9萬畝,占全國總產量的81.82%,覆蓋貧困戶32008戶,“金勾勾”成為了百姓心中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一座山,一條江,一方人。
家鄉的好山好水,牽動著縣政協委員、陜西鑫綠林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屈政策的心。2013年屈政策返鄉創業,將畢生理想和追求,放在了土雞林下生態養殖的道路上。
幾年時間,他的林下養雞“抱”回了國字號金字招牌——國家林下養殖示范基地,同時獲得了有機食品認證,園區成為了市級農業園區,產品分別獲得后稷獎和后稷特別獎。
作為銅錢關鎮的致富能人,屈政策在助力脫貧攻堅、發展產業帶動作用上有他的“新政策”:“借雞還蛋”“借雞還雞”,即免費領苗雞,年底每戶每只雞還十個蛋,超出部分的雞蛋按照1.5元一枚雞保底收購,雞肉按照20元一斤收購。
“讓農戶成為我們的會員企業,大家報團取暖,一起動手一起脫貧,才能讓農戶充滿的熱情和積極性。”據屈政策介紹,現在每年孵化土雞苗6至8萬羽,大多是按訂單生產供給。
除了帶領農戶養雞之外,另一個“政策”也讓貧困群眾安了心:為農戶免費提供玉米和大豆種子、技術指導和有機肥,用生態種植模式把種植出來的玉米和大豆出售給公司,公司用回收的有機玉米和大豆喂養土雞。
如此便形成了生態種養的循環,保證了產品有機、原生態、純綠色,屈政策的土雞蛋和土雞遠銷“北上廣深”且供不應求。這項產業輻射帶動當地貧困群眾300余戶。
山林郁郁蔥蔥,小溪潺潺流水。屈政策還在養殖園區附近創辦了海樓山民宿,品土雞、吃農家菜也成了這里的招牌。“上餐桌的菜品,基本都是自家種的,或是收購周邊百姓家中干貨,綠色有健康,很受歡迎。”
“不做旁觀者,不當局外人”。脫貧攻堅以來,每一個政協人都積極參與,找準發力點和結合點,出智出力,散發著光與熱。在旬陽秀麗的山水間,“真扶貧、扶真貧”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在發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