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9月23日至24日,延安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圍繞“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行專題協商,為延安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建言獻策。
公共衛生事業是體現社會公平、關系社會穩定和老百姓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問題,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延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今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延安市政協主席薛海濤、副主席藺廣東分別帶領部分政協委員,深入7個縣(市、區)和4個醫療衛生機構,圍繞延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開展調研。
近年來,延安市加快推進“健康延安”建設,公共衛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截至去年底,延安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631家,建成19個核算檢測實驗室并投入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率為100%,主要健康指標均優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安塞區探索開展慢病區防融合試點,寶塔區、黃陵縣和洛川縣分別被評為國家級、省級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
雖然延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之處。延安市政協在調研中發現,群眾對公共衛生的認識不到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足、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滯后、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市縣兩級綜合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短板,樹立“大衛生、大健康”服務格局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需要查遺補漏的問題。”延安市政協委員、民盟延安市委員會副主委馬雨平認為,截至9月22日,延安13個縣(市、區)全部為低風險地區,疫情防控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疫情防控工作應持續常態化開展。他建議,要緊緊抓住“智慧延安”建設契機,深化應急處置能力運行模式改革,完善預警、信息、監控數字化管理體系,切實提高工作效能。
子長市已建成具有“子長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榮獲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干成效顯著示范縣、省市醫改先進縣。“邊遠農村慢性病患病率高,對衛生服務的客觀需要其實挺多,但是認可度遠遠不足。”延安市政協委員、子長市政協主席李宏宇表示,農村依然存在醫生就是治病、服務就是發藥的觀念,群眾接受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不高,隨訪、體檢不夠配合,導致在基層開展服務工作困難重重。他建議,應加大公共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進一步拓寬服務項目、細化服務內容。
經費投入不足,已成為許多縣區醫療機構運轉和發展桎梏。延安市政協委員、志丹縣政協副主席尤淑萍在調研中發現,志丹縣基層衛生院臨聘人員較多,財政負擔大,11所基層衛生院處于負債運行狀態。她建議,積極爭取上級衛健部門有關政策和扶持項目,改善縣鄉兩級醫療救治、疫病防控等基礎條件。
“在此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公共衛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薛海濤指出,針對全市公共衛生體系暴露出的短板和弱項,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快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持續強化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全面推進健康延安建設。要積極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推進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延安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提供堅實基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