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谷縣政協
為全力推進消費扶貧工作,找出消費扶貧產、供、銷等各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破解全縣消費扶貧的瓶頸,建立帶貧益貧長效機制,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5月初至6月上旬,府谷縣政協組織調研組,先后深入廟溝門等8鎮的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及部分企業進行調研,并召開專題協商會議,結合調研中發現的“點對點”消費扶貧模式具有局限性、全縣農產品供需失衡、本地季節性產品供大于需、消費扶貧長效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意見建議
一、短期措施。優化企村“點對點”消費扶貧模式,以鎮(農業園區、便民服務中心)為單位,搭建“一鎮多企”結對的快速消費通道,可化解因“點對點”而產生的產品不對稱、能力不對等等供需矛盾。對于供給方來說,可以集各村之力為企業提供供給服務;對幫扶企業來講,既可買到所需的農產品,又能完成消費扶貧任務。
二、長效機制。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消費扶貧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舉措,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由消費扶貧向消費幫扶(從銷售貧困戶的產品到銷售所有農戶的產品)轉變,由人工對接向平臺交易轉變,由短期幫扶向長效機制轉變,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
(一)將消費扶貧擴展為消費幫扶。我縣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少、產業規模小,而企業購買能力強、農產品需求量大。從此次調研統計的情況來看,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要將幫扶對象由貧困戶擴大到所有農戶,將消費扶貧擴展為消費幫扶,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縣域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建立合理便捷的運營模式。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集產品交易、運行監管、供應保障為一體的消費幫扶運營模式,著力解決“誰來賣、賣什么、誰來買、誰組織、誰監管”等問題。一是建立農產品交易平臺。按照政府支持、機構運作的模式,在縣內建立“淘寶式”農產品交易平臺,運用市場手段,統一調配與管理,平臺主要用于農產品交易、數據統計和后續服務。消費企業和單位機關在平臺上發布需求信息并完成農產品采購,鎮村在平臺上發布供給信息并完成農產品銷售。也可依托縣農投公司、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總社或供銷社等涉農機構,建立實體化的農產品展銷中心,負責全縣農產品的組織銷售工作。二是設立消費幫扶監管機構。由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各鎮各涉及部門參與,實現對交易平臺的監管和服務。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負責收集供需兩端的信息,擬定貧困戶農產品價格上浮比例,落實企業、單位認購政策指導,約束和激勵企業采購行為等。三是完善供應保障體系。借鑒木瓜鎮合作總社和哈鎮消費扶貧協會的經驗,探索建立跨村聯合、抱團發展模式。合作總社或協會依托各村的區位和產業優勢,負責收集、加工、臨時儲存分散的農產品,搭建農戶與市場之間的供銷橋梁,解決農產品集中難、銷售難的問題。整合農村電商、快遞公司等物流資源,為合作社提供運輸服務,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依托“糧食銀行”模式,為合作社、種糧大戶、農民提供加工、倉儲、兌換、農資、信息等服務,實現農產品按需加工、按需供應,解決加工難、倉儲難、品質低等問題。
(三)加快扶貧產品認定。產品認定是消費扶貧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于擴大農產品銷售、促進產業穩定增收具有重要意義。一是開展帶貧企業和產品清底摸排,全面篩選縣內符合申報標準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組織開展農產品SC認證、扶貧產品申報等方面的培訓,切實讓符合條件、帶貧成效突出的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到產品認定中。二是有序組織產品認定。行業部門要開通產品認證“綠色通道”,提供“點對點”“一對一”服務,加快木瓜黃米、磧塄紅棗、王家墩花椒、墻頭西瓜等“立得住、叫得響、賣得好”的產品的認定進程,做好品牌宣傳,發展線上銷售。
(四)優化農業產業布局。一是夯實農業基礎。探索土地托管、“土地銀行”等新模式,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抓住國家建設8億畝高標準農田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持續增加財政投入,加大土地平整力度,不斷完善農業水利設施。二是發展規模農業。以市場需求為指南,加大對養殖業、設施農業等市場缺口較大產業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切實增強我縣農產品供給能力。三是發展訂單農業。以供需信息為基礎,以訂單為導向,指導農戶按需種植,豐富品種、增加產量、提升質量,解決農戶盲目種植的問題。四是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讓真正的農業科技落到田間地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激發社會消費潛能。一是動員各界力量參與。機關單位和工會組織要帶頭參與消費扶貧,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定向認購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努力營造“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二是推動農產品進社區。適度發展“地攤經濟”“馬路經濟”,可在社區人口集中區設置銷售區域,為本地農產品,特別是季節性瓜果、蔬菜提供銷售場所,解決特色農產品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問題。三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支持發展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直營直銷模式,采用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助銷方式,讓更多人成為農特產品的“代言人”“帶貨人”,切實解決銷售難的問題。四是加大消費扶貧的宣傳力度,講述好幫扶故事,展示好幫扶成果,匯聚好幫扶正能量,讓消費主體、社會各界認購得體面,有獲得感、成就感,營造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