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家住周至縣翠峰鎮新聯村的養殖戶孫兵和往常一樣,早早就來到牛場,忙著打理自家40多頭牛。對他來說,養好這些牛,意味著年底能有近20萬元的利潤。
從昔日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四鄰八鄉小有名氣的牛倌,兩年時間,孫兵打了場漂亮的脫貧翻身仗。然而,在他心中首功應該記給駐村工作隊,“沒有工作隊柏書記的幫忙和鼓勵,我再想養也只能是想想。”
孫兵念叨的柏書記,就是西安市政協委員、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副主任、新聯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柏華。
心中裝有“民情地圖”
新聯村位于西安市周至縣西南15公里的秦嶺北麓,全村344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是西安市級重點貧困村。2018年,經西安市殘聯選派,柏華到新聯村駐村幫扶。
說起駐村,柏華要比別的第一書記面臨更多困難。由于出生時患有先天性白內障,雖經手術治療得到一定改善,但即便是戴著高度數眼鏡,柏華白天視力也只能看清幾米,晚上則是“一抹黑”。
面對困境,他沒有退縮,駐村后白天走訪貧困戶,晚上整理資料,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摸清了情況,心中有了“民情地圖”。
“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橋頭堡,抓好黨建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擔任新聯村第一書記后,柏華確立了以黨建促扶貧的工作目標,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農村基層小微權力清單”等固化為村黨支部常態化“必修課”,并先后邀請專家教授進村開展主題黨課活動,使村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得到顯著提升。如今的新聯村黨支部,黨員先行、干部先上已成為新風尚。
在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的同時,柏華積極爭取資金,為村里新建了人飲水塔,完成了上下水管網改造和污水治理工程,新修了村委會辦公室和村圖書室,設立了村康復室、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室,免費開展理療等服務。
隨著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改善,新聯村先后獲得周至縣“社會治理紅旗村”“縣級文明村”,西安市“一肩挑”示范村等殊榮。
多元發展助農增收
農村要發展,關鍵要抓好產業。如何發揮新聯村地處秦嶺北麓農業優生地帶優勢,夯實產業發展根基?柏華深入農戶進行調研,面對面了解貧困群眾的需求和意愿,對有愿意發展產業的貧困戶幫助申請無息、貼息貸款,在有用工需求時優先考慮貧困戶。
他立足地域優勢,2019年聯系西安市城管局進行指導,以“黨建+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建起了占地25畝的苗木示范基地,每年為每戶貧困戶分紅2000元。今年又爭取資金建設存欄50頭的養牛基地,9月投用后將幫助貧困戶增收。
通過殘疾人電商服務平臺,兩年累計銷售獼猴桃15萬余公斤,實現增收50余萬元;利用加工獼猴桃干,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累計創收23萬元……兩年來,柏華為新聯村爭取資金1200余萬元,通過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
如今,新聯村僅剩一戶喪失勞動力的兜底貧困戶,基本已完成脫貧任務。
打造“不走的工作隊”
“這里環境這么好,我們還想在村里建個花卉觀光園,打造鄉村旅游。兄弟,你有啥好建議?”采訪中,柏華三句話不離鄉村發展,活脫脫就是個“新聯人”。
說起柏華,新聯村黨支部書記段軍平直言佩服,在他心目中,柏華是一個把新聯村當成家的駐村干部。
2018年,柏華剛駐村時,父親就患上了癌癥。一頭是“小家”一頭是“大家”,他只好把父親托付給還在上班的妻子照顧,自己忍痛回到了村子;
這年的8月,村上正值修路,在檢查施工進度時,他不小心跌入路邊糞坑,隨后簡單洗洗又繼續投入工作;
村里群眾扭傷了腳,他在康復室忙前忙后給治療;春節正值防疫,有一位回鄉探親的女婿突發腦溢血,他每天去給做針灸按摩,一個多月精心治療,患者基本康復后駕車回了河南。
這一件件的暖心事,使他在群眾心目中就是“自家人”。
“我是一名黨員,黨組織交給我的任務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我又是一名政協委員,心里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這里的百姓富起來、村子美起來!”柏華說,自己還會繼續努力,提振群眾致富志氣和造血能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記者 趙坤 王路)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