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協
近年來,西安市工業生產呈較快增長態勢,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運行質量穩步提升。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8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01.34億元,同比增長9.4%,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全市增速比全國、全省分別高出3.2和0.2個百分點,對西安經濟增長、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重要支撐,為追趕超越作出了較大貢獻。西安規模以上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成都、鄭州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還存在著千億級以上規模產業單一、工業投資不足和技改占比過低、規上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產業配套率不高、企業盈利空間受擠壓制約后續發展、企業融資難、區縣規上工業對經濟發展貢獻不高、民營企業比重偏低、營商環境還需持續優化等問題和短板。
對策建議
現階段,保持工業穩定增長的關鍵在規上企業,我們要強化思維、長遠統籌,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培育壯大生力軍規模為抓手,以高質量、多效益為目標,助力工業經濟提質、加速、擴量。
(一)積極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西安要學習深圳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在解放思想中闖新路、在擴大開放中謀發展。尤其是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應有效發揮科技、文化等資源優勢,實現主導產業、科技資源的雙向流通,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核心,搶抓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等戰略機遇,向上爭取更多先行先試的政策,促進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快速發展。
(二)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一是征地拆遷先行,實現凈地招商。避免招商后再進行征地拆遷,影響企業建設進度;二是文物勘探先行。應盡量避免企業入駐后才發現文物,影響建設進度;三是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實現行政審批一件事只跑一次;四是堅決打擊漫天要價、強買強賣、強攬工程、封門堵路等影響建設和生產經營的行為;五是項目落地前,保證相應基礎設施配套到位,正常運行;六是避免以任何形式對企業合法建設、生產的干擾;七是解決企業員工的后顧之憂,保證員工及子女就近就醫、入學、交通等基本需求;八是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采取措施,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多措并舉發展壯大民營企業。
(三)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一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培育建設企業創新平臺,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二是發揮科技資源優勢。發揮西安在“硬科技”和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大力扶持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業態,積極培育“互聯網+制造業”新模式;三是打造制造強市。依托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制造強市;依托“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打造網絡強市,搶占數字經濟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四是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裝備工藝和智能化水平,促進新產品產業化。
(四)不斷增大工業投資。一是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工業項目謀劃和投建,簡化項目手續、縮短辦理時限,確保每年新增工業企業投資項目占比保持在30%以上。二是盤活存量資源。出臺全市推動企業技改擴大投資的實施意見,下大氣力解決技改投入不足短板,確保技改投資在工業投資領域占比提升至30%以上。三是完善獎勵補助政策。出臺規上工業企業項目招引獎勵補助政策,完善規上企業落地補助政策,支持重點項目市級深度統籌,確保重點工業投資項目“綠卡”在行政審批窗口單位實現一卡通;四是加快融合發展,帶動本土企業轉型升級。
(五)加快培育產業集群。一是集中力量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電力裝備制造、航空航天制造、新材料、醫藥等6大產業向千億級集群邁進;二是實施集群三年行動推進計劃和產業鏈配套企業培育計劃,促進骨干企業和協作配套企業加速聚集;圍繞每個產業集群分別建立智庫專班、管理專班和項目專班,形成“三合一”協調推進體系;三是支持龍頭企業組建產業聯盟。鼓勵中小企業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協作和融合,提高產業配套率,提升產業集聚水平。
(六)大力發展園區經濟。一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建立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保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的作用,健全淘汰落后產能的長效機制;二是按照“主業突出、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原則,明確5個國家級開發區(基地)、8個省級工業園區主導產業,加快推進大型龍頭企業向核心園區集中,不斷壯大工業產業規模。三是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四是支持下放管理權限,出臺人才新政及稅費新政。
(七)狠抓市場主體培育。一是實施龍頭企業倍增工程。圍繞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目標,鼓勵骨干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在財政、用地、資源、減負、金融等方面給予扶持,助力企業延伸產業鏈、培育上下游產業,形成企業集群;二是實施困難企業幫扶工程。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確保幫扶企業順利度過難關、健康成長;實施小微企業成長工程,加強政策資源集聚和服務協同,推動小微企業由“低散弱”向“高精優”升級發展;三是建立新增規上激勵長效機制。支持現有百億元企業和重大項目,壯大“百億元俱樂部”;四是支持金融服務提標擴面。促進金融產品向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覆蓋,助力規下企業向規上企業躍升。
(八)明確區縣產業定位。在綜合研判的基礎上,按照“一主多輔”原則,對各區(縣)、開發區的主導產業進行定位,從全市“一盤棋”發展出發,統籌謀劃主導產業、錯位發展的定位和招商重點。堅持“一區一品、特色興業”原則,明晰17個縣(區)域工業集中區的發展定位和產業特色,實現區域資源深度整合,形成主業鮮明、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的產業新格局,大力發展區縣的規上工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