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春開學季,教育部為了預防疫情在學校蔓延,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并提出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各地、各校紛紛響應,大家在肯定其積極意義的同時,也不乏許多關于操作及效果的吐槽。筆者認為,義務教育學段“停課不停學”的實施務必圍繞“易”與“益”做足功課。
一、 以保障學生健康為前提。
習近平同志強調,孩子們長得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學校教育如此,“在線教學”亦如此,需同時關注廣大青少年兒童的“身”與“心”。
1. 合理安排線上學習時長,確保身體健康。
長時間觀看電子產品對少年兒童視力的影響眾所周知,因此,網上教學要做不同于線下教學的科學安排,切記照搬常態教學活動,必須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最大限度縮短線上活動時長。建議小學第一、二、三學段每日線上學習總時長依次控制在1小時、2小時、2.5小時。初中七、八、九年級每日線上總時長控制在3.5小時、4小時、5小時。
2. 合理監管網絡彈窗干擾,確保心理健康。
彈窗廣告、彈窗游戲會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自動推送,青少年兒童難免會因為好奇而被此類彈窗誘惑。因此,教師在控制網絡學習時長的同時,還要考慮在線時段的選擇,盡量選擇大部分家長在家時段,督促家長做好監管。同時,要求大部分家長返崗、返工之前,做好電子產品模式的調研,建議選擇有類似“學生管理模式”的電子產品為宜,讓孩子在與手機、PAD為伍的日子不至于任意放飛自我。
二、 以落實廣義學習為重點。
2月11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對線上教學如何準確把握“學習內容”作了解答,強調“停課不停學”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止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都可以。
1. 學課程知識,提高科學素養。
在線學習首先應以國家課程為主要內容,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切記要做到慢一點,緩一點,建議選擇比線下進度慢一倍的節奏開展線上活動,扎扎實實落實新課精講與舊知鞏固,確保學生在假期不白學,開學后不重學。
2. 學典型人物,加強愛國教育。
全民抗疫、共克時艱的感人時期讓我們見證了平凡的中國人的不“平凡”。勇赴戰場的白衣天使,熱血出征的人民子弟兵,雨夜奔波的快遞小哥,偷偷放下壓歲錢的敬禮男孩等等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看電視新聞,聽家長介紹,與同學電話交流等方式關注疫情防控進展,感受中國人民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全力抗擊疫情的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積淀愛國主義情懷。
3. 學藝體技能,感悟生命本色。
教師可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用任務單的形式將體育鍛煉、課程學習、勞動體驗、技能培訓等內容交叉安排,引導學生在文化課學習的過程中穿插進行一些適宜居家操作的體質訓練項目,家務勞動體驗、親子技能比拼等,開啟全家總動員模式,讓學習過程浸潤在親子互動中。
三、 以盤活各類資源為抓手。
教育部在最新答記者問中鼓勵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地方、學校現有的優質網絡資源,所以,筆者建議各位老師可選用網絡優質資源推送和教師直播授課兩種方式結合進行。
1. 精選網絡資源。
國家、地方以及各類培訓機構推出的學科資源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教師切不可“拿來主義”。備課時,多問幾次“這個選了會用嗎?學生能看懂嗎?時長是否合適?”總之,要避開所有的“看似有用”的陷阱,寧缺毋濫作取舍,選擇與現階段學習最相關、最密切的資源推送給學生。
2. 精備直播課程。
直播課程筆者認為應包含兩種情況,一是純粹的新知識的講授,二是推送資源前后的引橋銜接。第一種情況可充分發揮教研組團隊智慧,采取集體備課來保障教學效果。第二種情況,教師則轉變為優質網絡資源的解讀員,資源與學生的傳話員。可用“看前給目標,看后給檢測”的形式與學生保持網上互動,規范學生觀看思路,關注資源推送反饋,確保教學活動高效進行。
四、 以開展集體備課為保障。
面對學生居家學習,教師線上監管的新形勢、新挑戰,建議各學校要充分下放教學自主權,所有工作以年級組為活動單位進行安排部署。
1. 實施一組一模式。
對于網絡授課模式,大家都是初次嘗試,建議全組一盤棋,一組一模式,減少教師焦慮恐慌情緒。各年級組要定期研討授課內容,研究好學生居家學習的教學計劃;定時反饋教學效果,把握好本學科知識的學習情況;定人承擔教學任務,落實好不同教學工作的責任主體。切實做到資源統一供給,分作業統一設計,評價統一管理,讓每組成員凝心聚力,在新環境下抱團前行。
2. 實施一級一課表。
人常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實施一級一課表,就是要鼓勵教師發揮個體優勢,在“線上教學”工作中,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一級一課表,教師教學任務減少,但聽課學員明顯增多,各位教師一定會認真研究教材,仔細推敲方法,反復揣摩語言,爭取在自己擅長的這一畝三分地實力圈粉。
期待春來,我們在校園擁抱。
愿教育能始終沿著情懷、溫度的方向穩健前行。
常秋梅,作者系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教科研先進個人,陜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