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榮 文/圖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再把存儲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慢慢讓‘海綿城市’由概念變成現實。”1月18日,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省政協委員、西安浐灞生態區副主任謝慧瑩在談及海綿城市時說,海綿城市實際上就是新一代城市的雨洪管理概念,它讓城市有了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還能讓城市變得更綠色。
目前,我省已編制出臺了《陜西省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等標準,涉及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目標、海綿性評估技術準則、規劃指引和設計指引等具體內容,這些都為全省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此外,我省地級以上城市、西咸新區、楊凌示范區、韓城市等已全部完成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全省累計已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約140平方公里。
在寶雞、銅川等省級試點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各類新建項目均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實施。西安市小寨區域海綿城市建設改造項目已基本完工。國家試點區域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已累計實施海綿型園區300萬平方米、海綿型道路80余公里、海綿型公園綠地200萬平方米、防洪治理及灘面修復36公里。
“雖然我省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建設進展不均衡、地方標準編制滯后、專項資金投入不足、海綿城市產業發展薄弱等問題。”謝慧瑩說,目前,除寶雞、銅川、西安及西咸新區等城市有力推進外,其他部分城市雖已編制完成專項規劃,但實質化建設不多,各地海綿城市建設進展不平衡;地方標準編制滯后,無法滿足全省海綿城市建設需求,有的地市未將海綿城市專項資金納入年度預算,無法保障海綿城市建設落地及運行;海綿城市產業發展薄弱,相關產業發展不完善,缺乏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的市場主體。
在今年省兩會上,謝慧瑩在《關于進一步推進陜西省海綿城市建設》的提案中建議,要加快全省海綿城市建設力度,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加快標準編制,科學支撐我省海綿城市建設;盡快出臺相關技術指導標準;加大財政投入,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加大海綿城市相關生態產業扶持力度,出臺產業扶持政策,打造全產業鏈的海綿城市產業,推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海綿城市建設作為一項多學科交叉,多部門共同協作的系統工程,其建設過程技術含量高,標準的需求極為迫切,標準的編制任務也更加艱巨。”謝慧瑩表示,建議結合陜南、關中及陜北地區不同自然特征制定因地制宜的海綿城市建設地方標準,以滿足全省范圍內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同時建議住建、質監等部門進一步加大對陜西省“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系列工程建設地方性標準制定修訂及國家第三批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建設的支持力度。聯合省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設計施工企業成立“跨學科合作、多要素整合”的技術研究聯合體及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小組,合力搭建我省海綿城市建設標準體系。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