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聯組)討論現場 張宇明 攝
1月18日,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圍繞五個議題進行專題(聯組)討論,會上委員們依托各自的調研和提案,針對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鄉村振興、美麗陜西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
建設美麗陜西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專題(聯組)討論上,政協委員們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下決心解決環境保護問題,加快美麗陜西建設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防治重霾 減少人為排放是重中之重
重霾的成因到底是人為排放還是大氣過程造成的,一直都存在爭論。省政協委員周衛健表示,從科學角度來講,我國的霧霾天氣成因是人為排放和大氣過程相互作用的協同效應。冬季取暖所導致的污染排放物急劇增加,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農業排放的氨氣疊加混合也導致二次顆粒物快速增長,加重了霧霾。
周衛健建議,防止冬季重霾發生的重點中,要推動冬季清潔取暖。在重霾發生的過程當中,要根據污染物的變化以及采暖的地區、行業,分時段進行精準的管理。加強重霾天氣下,二次污染物形成的關鍵化學物理機制的研究,加強科普宣傳。春節來臨,還要注意禁鞭炮、禁燃,除了西安還要注意周邊城市的防控,做好聯防聯控。
打造綠色金融體系 助力環保產業發展
落后產能是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對于污染嚴重的企業,不能總給予簡單關停的處理,應該創造一些條件,促進這些企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省政協委員劉振宇建議,可以考慮通過打造綠色金融體系助力環保產業發展,針對環保設備產業建立綠色金融體系,促進產業升級發展。銀行可開發新的綠色金融產品,來支持有環保效益的貸款項目以及設備租賃等。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體系,采取強制性購買綠色保險產品的措施,對水、土地或空氣等污染受害者進行賠償保險;鼓勵和發展第三方金融科技平臺,運用科技手段降低金融風險。授權金融機構、第三方金融科技平臺直接從工商、稅務、政府采購平臺等系統直接獲取可以公開的信息數據,打通環保數據與金融平臺數據的共享,為企業的升級改造提供條件。 記者 關穎
民生無小事 不斷增強三秦百姓幸福感
昨日的專題(聯組)討論,委員們圍繞“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三秦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專題進行討論。
給大數據應用立規矩 防止隱私泄露
省政協委員、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楊樺發現,生活中推銷電話、騷擾短信,能準確說出用戶姓名、賬號、車牌號等信息。被貸款、被購房、被頂替上學等新聞屢見不鮮,諸多因素導致公民隱私信息有著巨大的風險和潛在的漏洞。
她說:“網絡的普及、信息交換的快捷在給我們個人和社會管理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個人隱私帶來潛在的危害,給當事人造成困擾。”
她建議對大數據管理和應用立法,強化法律警示。明確金融、互聯網商業平臺、哪些能采集,哪些不能采集,哪些能保存,哪些不能保存。對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的單位和機構采取授權管理,由政府牽頭組建大數據中心,將個人數據存儲在大數據中心,用戶需要時方可使用,使非法利用數據的行為無法隱藏。并對商業公司的數據庫進行監管,商業公司根據業務需要申請調用,政府部門授權后使用,將個人隱私信息納入政府監管。還要加強隱私分級保護,建立隱私分級管理使用制度,規范數據采集管理,嚴格法律責任。
解決“三難” 辦人民滿意教育
省政協委員、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校長劉莉發現,我省中小學優秀教師“招聘難”“保留難”“成長難”是困擾當下“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痛點。
劉莉委員發言時表示,教師數量不足背后更大的缺口是質量,工作經驗5年以上的教師非常緊缺。為加快解決“三難”問題,劉莉委員建議,減少中小學各類考察、檢查、評審,還時間于老師。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系統、分類的教師培訓和個性化培養。不簡單地把成績、升學率與業績掛鉤,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指標分解到考核中。建立優勝劣汰的教師隊伍機制,厚待骨干教師、培育年輕教師,有序退出不稱職的教師。
建立符合基層實際的中小學教師薪酬體系,不搞“一刀切”,量化勞薪對等,讓老師們安心教書、專心育人。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專題(聯組)討論中,委員們就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等內容建言獻策。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培養鄉村發展帶頭人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省全力破解發展瓶頸,補齊發展短板。”在省政協委員、楊凌示范區國際合作局局長明濤看來,推進鄉村振興,我省還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發展規模有限和“三農”帶頭人活力不足等問題。
明濤建議發揮楊凌示范區科技研發和示范優勢,圍繞3+X特色產業,加快在省內布局建設標準化種養殖示范園和產業加工園區。同時,豐富鄉村產業發展類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和鄉村新型服務業,培養一批鄉村發展帶頭人,讓更多省內的優秀職業農民真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產業經營效益和農民收入。
鄉村振興應走農業產業化現代化之路
省政協委員劉宗平是來自基層的委員,這幾年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讓他深切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給村民生活帶來的改變。
在他看來,鄉村要振興必須走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之路。“劉宗平認為,農業產業化要針對各地實際情況,強結構、補短板,建立長期有效機制,大力扶持民營農業企業充分發揮內在動力。劉宗平說:“做農業特別是設施農業,投資大、見效慢、用工多,但對民生貢獻大,既保障了群眾菜籃子、果盤子,又解決了最基層弱勢群體的錢袋子。”
劉宗平認為,發展扶持現代化的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要發展觀光農業、循環農業、生態養殖等,不僅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還可以吸納大量群眾就業,讓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減少外出打工,形成勤勞致富的文明鄉風。同時,群眾通過參股、就業等方式參與其中,推動農村基層治理,也讓他們在企業掌握了一技之長,富裕了口袋又富了腦袋,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探索云孵化服務體系 實現產業創新發展
省政協委員、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總工程師陳銳比較關注鄉村振興中的產業振興。在她看來,產業振興實際上是自我發展能力培育的問題,本質是能力建設的問題。
通過調研,陳銳認為以動態數據模型來指導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是陜西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她建議,政府根據現有產業發展狀況,著手建立數據模型及監測采集反饋系統,通過數據積累,逐漸調整修正模型,建立準確的包括種植養殖、產品質量和供應鏈大數據及附屬設施生態等在內的完整的產業發展數據模型,為各地在發展特色產業時,利用動態數據和模型進行預測和決策,對資源進行合理有效配置和優化發揮重要作用。 (張佳 黃曉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