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保督察考核常態化,我省積極采取措施,城市區域內環境特別是大氣污染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環境復雜等主客觀因素,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存在。省政協委員趙力強建議,通過應用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科學技術創新,建立全面的、精準的污染源監測監管體系,優化管理方式,促進環境的根本改善。
趙力強認為,我省的環保執法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對部分地段、特定時段的部分單位,排放污染物問題長期存在,需要加以重視,環境質量改善不能僅停留在數據考核層面;個別單位、企業對環保認識不足,環保治理只愿治標或不會治本,傾向于依賴執法人員突擊式地停工停產等“一刀切”式行政措施。環保巡查中,部分具有環評批復的合規企業為了降低運營成本,環保設施非正常運行造成偷排,甚至還存在相當規模化的企業在接受檢查、督察時停產,檢查組一走就違規生產的現象。
為此,他提出加強我省區域污染精準防控的建議。
建議一:建立污染源全面監測系統。積極探索利用工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傳感器、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手段對所有大、中、小污染源進行全覆蓋監管,尤其是應用傳感器對企業減排設施運行工況的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測,促使企業達標排放,有效降低區域排放總量;同時還可用于校對污染行業的排放因子,有助于污染源排放清單的動態更新。適當鼓勵地方政府布設除國控考核站外,相對精度略差、可覆蓋轄區的環境趨勢性監測子站,形成轄區內全天候、多層次的數據監測與分析體系。
建議二: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識別定位技術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建議聘請科研單位即第三方,或是加大人才引進,對衛星、激光雷達、地面站點等多維度監測網絡形成的大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應用新的大氣流場數值模擬技術進行溯源,動態識別排放源,對非法污染源排放進行定位甄別,將污染來源分析進一步精細化,有效提高執法效能和控制措施的針對性。
建議三:加大環保技術發展支持力度,探索污染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建議鼓勵地方政府以綠色發展引導基金、PPP等金融方式將污染減排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污染減排運營管理第三方的服務等導入企業應用,在不增加企業現時資金投入或成本的同時,確保企業達標排放或超低排放,獲得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社會資本有效配置的雙贏局面。
建議四:選擇我省部分污染重點區域進行試點,深入開展企業污染源工業物聯網監測布點、環境監測和工況監測傳感器選型、數據質量控制、污染源交叉驗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此形成技術指南或規范,以及污染源定位識別的數值模擬技術應用,為企業偷排漏排污染治理難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利用好現有的科技資源,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朱雪嬌 文 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