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榮 高三寶
2月23日,農歷正月十九,榆林市佳縣興隆寺鄉中鹼村迎來了久違的暖陽天。午飯過后,91歲的劉鳳英老人和3位村民圍坐在自家場院上曬太陽、拉家常。
“孫書記咋還不回來?我都想他了……”看著村外的路,劉鳳英嘴里不停地念叨著。
“聽說孫書記回市里開政協會了,估計還得幾天才能回來。”聽完村民趙福幫的話,劉鳳英想到孫書記是在工作,心里頓時沒了“怨言”。
劉鳳英嘴里念叨的孫書記叫孫少江,是榆林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18年3月,他被選派到中鹼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
中鹼村位于佳縣西北部,距縣城50公里,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163人。由于自然條件差、耕地多為山地,村子主要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為主,沒有規模產業經濟。
2018年3月,按照榆林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安排,確定榆林市政協成為中鹼村的對口包扶單位,孫少江和另外2名同事組成駐村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
“記得去年榆林市兩會結束后的第二天,我們就去駐村,從下高速到走山路,一路走去,漫山遍野一片荒涼,山路崎嶇,爬山下洼,走了近兩個小時才到村子。”回想起去年第一次去中鹼村的情景,孫少江仍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當他看到村子模樣后,心里真是沒底兒,不知道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隨后,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駐村工作隊遍訪了全村貧困戶,詳細了解貧困戶致貧原因,最后因人施策,一戶一法,為貧困戶制定脫貧計劃。
“要想改變村民面貌,修路和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是根本。”孫少江說,去年在榆林市政協機關的大力支持下,他們主動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共爭取投資257.2萬元,用于改善村子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戶戶通磚砌路已全部完工,向市財政局爭取的49萬元用于維修街道、新修文化廣場;向市發改委爭取25萬元用于路燈安裝;投資73萬元為中鹼村修河堤擋墻2025米;投資93萬元為村子建設戶戶通自來水工程,5月底前,中鹼村將徹底告別吃水難問題。
想讓村民擺脫貧困,發展產業才是關鍵。面對村子資金有限、產業結構單一,經過再三思索,孫少江和同事們決定因地制宜,從村子實際情況出發,引導貧困戶擴大小雜糧種植面積,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修日光溫棚2座,今年,他們還將再建設3座,所得收益優先用于貧困戶分紅。
“村上本就有小雜糧加工廠,由于規模不大,效益并不好。”孫少江告訴記者,經過他們多方協調,也為了讓村民多一條致富路子,他們和小雜糧加工廠簽訂協議,以每斤高出市場價1毛錢的價格收購村民手里的小雜糧,保障農民收益。
如今,各家各戶都擴大了小米、綠豆等小雜糧種植面積,年收入有了很大提升。截至2018年底,已有67戶146人脫貧。
其實,中鹼村只是全市政協系統幫扶村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榆林市政協廣泛動員、積極組織市、縣政協委員進村入戶,捐款捐物、扶持發展產業、幫助安排就業,受幫扶村550多個,幫扶貧困人口2.7萬余人,累計為8個幫扶村協調解決資金2000多萬元,實施了鄉村道路、黨建陣地、人畜飲水、危房改造、路燈安裝等工程,組織醫療、文化、科技、法律方面的委員專家開展“四進村”活動,助推扶貧脫貧工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