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樊星
渭南享有“陜西糧倉”的美譽,有居全省面積、產量第一的果業。近年來,渭南市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先后建成現代農業園區369個,農業發展逐步走上良性發展之路。渭南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期間,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依托渭南農業品牌優勢,讓渭南農業旺起來,成為多位與會委員關注的話題。
提高質量推動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
據統計,2018年,渭南農產品出口占到全市貨物出口的29.5%,大荔冬棗、白水蘋果、蒲城酥梨、臨渭葡萄、合陽紅提等渭南果品遠銷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國際美譽度不斷提升。
渭南市政協常委、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常偉認為,加快推動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帶動全市農業提質增效是渭南市實現產業振興的一個有力抓手和特色路徑。他建議,應以白水蘋果、陜富面業和渭南經開酵素等升級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有效整合特色產業和名優產品資源,著力培育一批外貿出口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著名商標、原產地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等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形成出口品牌的特色優勢。同時,可依托大荔的“同洲三紅”產業,澄縣的生態農業和合陽的“三紅經濟”等潛力資源,大力探索和實施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制定,實行全鏈條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按標生產。
跨境電商作為新型貿易業態,為農產品出口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常偉發現,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對接模式還處在傳統做生意階段,與國內外主要農產品市場信息互通、信息共享機制還沒有形成,多是被動等客戶上門收購。為此他建議,應盡快完善農產品信息平臺,拓展農產品出口企業銷售渠道,引導優勢農產品開展網上銷售。同時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打造農產品生產追溯、質量安全監管執法等示范區,切實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轉變理念破解農業發展瓶頸
現代農業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特征的農業。渭南市政協委員王金圣調研發現,從渭南現有的現代農業園區的示范效應來看,大多數為高標準建設,常規化管理,低層次運營,在科技推廣、創新方面力度還很薄弱。他認為,應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以科技部門為依托,組建市、縣“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聚集人才資源,打造極具實力的科研、推廣、培訓平臺。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有效途徑。王金圣建議,應依托渭南旅游資源優勢,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農耕文化、健康養生、產品加工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富平的“柿子節”、澄縣的“櫻桃文化節”、大荔的“冬棗采摘節”等農事活動的舉辦,帶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使農田變為觀光園,農產品成為商品或禮品,延伸農業發展內涵,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世界進入了品牌經濟時代,品牌成為產業發展的旗幟和產品經營的靈魂。對此,王金圣建議,應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多層次、立體化宣傳,物聯網、信息化服務等形式,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以品牌帶動促進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商業化發展,形成品牌產業支撐體系,推動產業升級、增效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