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劇照。(東方IC 供圖)
2019年,可以說是現實主義題材劇豐收的一年,比如《都挺好》《破冰行動》《大江大河》《創業時代》《少年派》《小歡喜》等,其中既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也有歌頌改革開放的好作品,還有關注老百姓普通生活的劇目等,其中《少年派》《小歡喜》等劇目將視角聚焦在中學生身上,關注高考等熱點話題,贏得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印證了“內容為王”的藝術創作理念。在專家們看來,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成功,很好地呼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真實體現了現實題材文藝作品才是最有力量的。而作為現實題材劇創作的重要內容,青春校園劇有著廣闊的創作空間和積極的社會意義。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縣鴻
專家表示,社會發展到現在,需要有力量、可以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好作品,現實題材作品在2019年火爆熒屏,既有適逢重大歷史節點的原因,也有時代發展呼喚現實題材作品的因素。作為現實題材劇的重要部分,優秀的校園劇不僅要教中學生努力學習,勇于擔當,而且要幫助他們在面對困境時有能夠走出去的勇氣和毅力。
現實題材劇大豐收
2019年,現實題材電視劇火爆熒屏,涌現出了很多口碑好、收視率高的好劇目,比如《都挺好》《破冰行動》《大江大河》《創業時代》《少年派》《小歡喜》等,這與前些年宮廷劇、穿越劇、仙俠劇等充斥熒屏相比,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西安兒童劇院院長王麗虹表示,2019年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充分說明了現實題材文藝作品是最有力量的。“社會發展需要有力量、可以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好作品。早些年熱播的宮廷劇、穿越劇、仙俠劇等實在支撐不住這個時代對文化的需求。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戲劇,創作上是相通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盡全力去創作文藝精品力作,那些粗制濫造、不符合實際、脫離生活的劇目,猶如垃圾食品一樣毫無意義,是得不到老百姓認可的。”
西北大學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博士生導師鞏杰認為,2019年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是現實主義的電視劇更能貼近大眾的生活,如《少年派》《小歡喜》等電視劇。“每位觀眾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電視劇中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劇中人物所經歷的,正是我們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這樣的電視劇取材現實生活,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次,現實主義電視劇在創作時雖然聚焦社會熱點,但不放大問題、激化矛盾,而是用藝術創作來梳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傳遞出來的是濃濃的社會正能量。最后,現實主義的電視劇還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像《大江大河》《創業時代》等電視劇,都反映了一段時期的社會面貌和社會現象,劇中人物的形象和經歷,不僅會讓經歷過同時期的觀眾產生共鳴,而且能帶動觀眾在觀劇過程中進行辯證的思考。劇中主要人物堅忍執著的拼搏態度、大膽新穎的創業思維、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體現出了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熱血理想和真摯信仰,而這樣的人物塑造和社會正能量的藝術呈現,是那些古裝仙俠題材的電視劇所不能做到的。”
校園題材劇熱播引關注
在2019年的電視劇中,《少年派》《小歡喜》兩部電視劇,將視角對準了中學校園和高考家庭,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共鳴和關注,口碑和收視率雙豐收。
在鞏杰看來,青春題材電視劇,是以青少年的成長經歷和成長感受為主要表現內容的電視劇類型。《小歡喜》《少年派》這兩部電視劇從題材到主題都展示了當下中國青少年的校園日常生活,強烈的現實主義美學特征是這兩部電視劇取得成功的根本。兩部電視劇不約而同地把創作點放到了教育問題上,并且選取了一件全民關注的社會人生大事:高考。當今“孩子高考,全家操心”已成了一種普遍現象,在電視劇播出時,劇情的發展經常會引起熱搜榜的話題討論,觀眾都覺得劇中人物所面對的好像就是自己家的問題。題材選擇緊扣社會熱點是這兩部電視劇成功的基礎。
王麗虹認為,《小歡喜》《少年派》反映的是普通家庭的生活,關注的是高考這一幾乎牽涉到每一個家庭的社會熱點,熱播在情理之中。“可惜的是這樣的校園題材劇鳳毛麟角,稍微出現一個好的,就會受到孩子和家庭的追捧。時代在發展,孩子們能看到的影視劇很多,但真正適合孩子看的電視劇電影能有多少呢?希望《小歡喜》《少年派》這些涉及到校園和青少年的電視劇的出現,能引起社會的關注,為孩子們創作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青春校園劇創作空間廣闊
王麗虹表示:“現在的孩子因為學習的原因,能看電視電影的時間本來就少,再加上無劇可看,進一步加劇了青少年美育教育缺乏的問題。優秀的經典的適合孩子們看的文藝作品,對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健康成長,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我們創作的兒童劇《二十四個奶奶》在國內外獲得了十多項大獎,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充分證明了現實題材劇目的力量。在我看來,校園有太多可寫的內容,比如一個孩子要實現踢足球的夢想,一個小姑娘努力參加啦啦隊的故事等等,都可以寫出非常精彩的劇本。這是一個呼喚精品的時代,校園題材劇同樣需要精品,因為這樣的劇目要面對的是廣大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這就需要我們多去創作優秀的經典作品,用好作品打動和鼓舞我們的小觀眾。”
鞏杰表示,在我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中,校園題材電視劇起步較晚。當年的青春校園劇《十六歲的花季》可以說是一代人的記憶。“今天的大多數青春校園電視劇,為了獲得高收視率,往往都花重金邀請受青少年追捧的流量明星參演,只追求演員陣容,而忽視了對劇本的打磨以及整部劇的制作,一味追求流行感和時尚感,刻意迎合青少年觀眾的審美口味,這些劇目基本上都有情節缺乏內在邏輯、脫離現實生活的通病。陜西是影視劇大省,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今影視劇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們應當整合優勢資源,充分發揮陜西文化大省的優勢,集中新銳力量,培養新一代的影視劇優秀人才,將陜西影視自身的藝術特性,靈活貫穿于青春校園劇等各類電視劇中。”
文藝評論家張蓉認為,目前國內優秀的校園劇并不多,一個重要原因是編劇缺少生活體驗,話題涉及比較狹窄,真實度、深度不夠。絕大多數青春校園劇只是把校園生活當做一個背景,它的重心是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學校里發生的所有沖突,也是為推進男女主人公情感服務的。青春期是成長期,是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校園劇應通過校園、家庭、社會生活,反映學生們成長的心路歷程,幫助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校園劇應該是中學生更好地獲取美育教育的輔助手段,優秀的校園劇,不僅要教中學生努力學習,勇于擔當,而且要幫助他們在面對困境時有能夠走出去的勇氣和毅力,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