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年的你》直面青春成長題材,網絡評分8.5,上映四天票房6.6億元
這一段青春殘酷物語,讓“流量明星”成為好演員
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
許月珍監制,曾國祥執導,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電影《少年的你》“爆”了。上映四天,影片票房已經超過了6.6億元。口碑更“爆”,評分網站上,近30萬人給該片打出8.5的高分,領跑國產青春題材電影。
校園是主場景,但和此前所有的校園故事不同,《少年的你》撤掉柔光濾鏡,第一次把學生之間的欺凌這一社會關切搬上大銀幕。影片里,一張張青春無邪的臉龐下,不堪欺辱的懦弱、不愿發聲的漠然、不敢反抗的盲從、不辨是非的施暴,構筑了一段隱密的青春殘酷物語。
值得一提的是編導的立場,片尾字幕指向了現實里的光明走向:2016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直面校園欺凌的治理問題;當年11月,教育部再次聯合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中央部門共同出手,聯合發布《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政府調動起各方力量,來保護校園的純凈,來打擊治理防范校園欺凌現象。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在導演的把控下,影片從劇本到表演,拍得專業、誠懇、準確,且能夠充滿愛。具備這樣的特點,電影就不會灰暗。”更多專家同樣把高分亮給了影片的“責任感”——電影沒有回避、也毫不粉飾切實存在的未成年人中的暴力問題,創作者以社會責任感對此進行尖銳的鞭撻。
難得的題材vs準確的表達,讓青年演員站在角色肩上成長起來
演員周冬雨在劇中飾演中學生陳念,她與不靠譜的母親相依為命。她努力學習,成績優等,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上北京的大學,走出不完美的家庭。在社會的另一個角落,易烊千璽飾演的少年劉北山獨自一人渾渾噩噩地活,幾乎從不幻想未來。一場發生在高考前夕的校園霸凌事件,讓兩個少年相遇。他們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互相支撐,用自己的方式對抗霸凌。當又一樁意外降臨,他們之間已然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
其實相比影片劇情,現實更為殘酷。人民日報微博評論:“孩子無知無畏,社會不能聽之任之。‘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少年意氣固然可貴,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就這點來說,電影能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實屬不易。
不過,題材占先,并不足以讓影片取勝。曾國祥與許月珍搭檔,上一次合作拍出了成就周冬雨的《七月與安生》。這一回,導演沿襲前作里驚艷的組合剪輯、故事反轉、時空閃回等表現手段,完全用電影視聽的敘事手法,講好了一則能兼容作者性與類型化的故事。
而在評論家看來,電影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主創對故事灌注的暖意。尹鴻認為,一般尖銳疊加凌厲的手段,會直戳痛點很容易走上極端,演變為一場虛假的狗血。但《少年的你》沒有,它整體的走向,是努力投射光亮。對此,主創們的創作談可作印證。在談及拍攝初衷時,許月珍講了讓她心頭一顫的故事:有個小孩問爸爸,我們存在是為什么;他的爸爸想了想,告訴他,我們只有一個任務,就是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給宇宙。曾國祥則借用影片里的臺詞說:“總有一天,更多相似困境的人不用在陰溝里仰望星空。”
實際上,卡夫卡形容文學與現實關系的一句話同樣適用于本片——“冬天,用斧頭打湖面上很厚的冰是無濟于事的,只會驚醒冰面下的魚。最終消融這冰面的,一定是春天,而不是斧頭。”
流量的紛爭vs精準的表演,真演員亦是好故事的勝負手
如今翻閱觀眾的評論,全員演技過關是基本公認的。
周冬雨的陳念,是個內心復雜的角色。在她心里,有對亡者胡小蝶的愧疚以及隨之產生的贖罪感,有渴望母親庇護卻發現對方更脆弱的無可奈何,更有堅守良知與改變命運的巨大撕扯。不同于兩年前性格外放的安生,當陳念的外表柔弱與內心強大,從周冬雨的眼淚與眼神里形成巨大張力,這個角色成了。
不過,真正予人驚喜的,是易烊千璽。影片里有三場重頭戲,都在考驗這位18歲少年的演技。小北與陳念躺在床上講過去,小北說,“你是第一個問我痛不痛的人”;小北拉著陳念跑向廢墟,佯裝施暴,警察追擊的腳步越來越近;看守所內,男孩與女孩隔著玻璃對視,沒有任何臺詞,僅僅憑眼里的惶恐、揣測、凄婉、釋然,兩個締結聯盟的人親手破了他們的網。這三段戲,導演都用了大量迎面而上的鏡頭,特寫之下,每一絲微表情、臉部肌肉,都在經受考驗。
影片首映后,演員張譯用簡單直接的四個字夸贊男主角易烊千璽,“很棒很棒”。這番話與編劇張冀的點評“你不是偶像,你是演員”一起,上了熱搜榜單。電影《親愛的》與《少年的你》劇本都出自張冀之手,張譯是前作的男配角,易烊千璽是新作的男主角。年輕的偶像藝人因為看了《親愛的》,便視張譯為演技上的榜樣。這番內在關聯,令易烊千璽在聽聞“你是演員”的認可后,紅了眼眶。
這大概是《少年的你》最奧妙之處。作為當下“頂流”之一的易烊千璽,很可能是第一個從“流量明星”桎梏里突圍的人。正因此,真演員為好故事加成。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