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委員工作室委員黃禮民幫忙,我家的小麥才沒有發霉,很快全烘干了,挽回了經濟損失。”談起烘干小麥一事,西鄉縣村民張兵對縣政協農業界委員工作室贊不絕口。
西鄉縣政協農業界委員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9月。“通過委員工作室密切聯系群眾,主動了解和及時反映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解決群眾家門口的煩心事,實踐證明,這個確實管用。”作為平臺建設的親歷者,西鄉縣政協委員、縣政協農業界委員工作室負責人、陜西利民糧油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禮民感慨良多。
今年5月底,正值小麥大面積成熟和收獲季,然而,西鄉縣出現大范圍持續陰雨天氣,導致多戶老百姓冒雨收獲的小麥無法晾曬,即將發霉變質,張兵便是其中一戶。
黃禮民在走訪過程中通過張兵了解到情況后,迅速召集委員工作室成員商討解決辦法,并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反映給了縣政協和縣農業農村局。
“走訪返回途中我立馬讓公司員工啟動烘干設備,通知有需要的農戶過來烘干小麥。”黃禮民說,同時,讓工作室委員們通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抖音賬號等平臺發布全縣可提供烘干小麥的企業地址,方便群眾快速了解信息。
最終在相關部門和農業界委員工作室成員的努力下,全縣共為農戶烘干小麥100余噸,確保小麥顆粒歸倉,解決農戶曬糧燃眉之急,成功挽回了經濟損失。
讓群眾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其實,翻開西鄉縣政協農業界委員工作室臺賬,像幫農戶烘干小麥這樣“小事”已屢見不鮮。發展“訂單農業”、推進貢米品牌、確保糧食安全、推進黃池貢米基地三產融合發展……兩年多來,委員工作室搜集社情民意信息18條,提交提案8件,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的痛點難點問題。
“縣政協要求各委員工作室要堅持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履職活動和定期走訪,扎實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月至少坐班一天、開展一次學習交流、進行一次調研走訪和協商座談、反映一條社情民意信息、為民辦一件實事。”西鄉縣政協委員管理聯絡委主任冀華謀說道。
為打通政協工作“最后一公里”,聚焦在民生,讓協商深入基層。4月份以來,西鄉縣農業界委員工作室緊扣農業產業發展,多次邀請縣發改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以及部分政協委員和群眾深入馬鞍堰渠區、利民共生稻養示范基地實地調研,就稻漁綜合種養、農業產業發展協商討論,形成了渠區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規劃。“《關于界定馬鞍堰灌區為西鄉糧食功能區暨一、二、三產農旅融合發展規劃》楊河鎮黨委政府正在進行評審,一旦實施,將會很大程度上解決老百姓不愿種糧,種糧增產不增收的局面,有效增加西鄉縣水稻種植面積。”黃利民告訴記者。
凝聚思想共識,匯聚奮進力量。2021年以來,西鄉縣政協已建成委員工作室12個,覆蓋縣政協各個界別,架起聯絡界別、聯系群眾的“連心橋”,在服務大局上主動作為,在惠及民生上下狠功夫,真正讓委員工作室成為群眾身邊的“民情直通車”,切實幫助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彰顯了新時代西鄉縣政協委員的形象。(記者 謝昊天 康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