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鳳翔區范家寨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蘋果花香,伴著陣陣花香,鳳翔區政協蘋果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開門迎客”,農業界別委員定期駐點工作室,集眾智、聚共識、助發展、惠民生,一方蘋果園,一群“新農人”,用心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成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前沿陣地。
協商集眾智,建言蘋果“產業鏈”
蘋果是鳳翔農業的主導產業,全區蘋果掛果面積約15萬畝,園林水果產值達到15億元。2022年,設立委員工作室之初,鳳翔區政協緊扣全區產業發展重點,在綠寶果業有限公司設立蘋果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全國最美基層政協委員”、“中國矮砧蘋果第一人”、區政協委員曹儒擔任領銜委員,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協、區果業技術推廣中心、區商務局負責同志及部分農業企業負責人在內的7名委員擔任駐室委員,共同組成人才薈萃的“蘋果之家”,助推鳳翔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蘋果產業應該在打造品牌上繼續發力,在品種優化、宣傳推廣上下功夫”,4月中旬,鳳翔區政協召開蘋果全產業鏈建設協商座談會,區級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蘋果種植大戶、營銷大戶代表以及部分政協委員相聚一堂為蘋果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曹儒、董林科、楊小強、趙建兵、劉海峰等委員結合自身調研情況,提出科技賦能促提升、延鏈補鏈強基礎、打造品牌樹形象、加強營銷增效益、豐富品種創特色、把握優勢穩規模、培育龍頭聚合力等10余條意見建議。
曹儒介紹道:“2022年以來,駐室委員發揮專長特色,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咨詢服務,收集社情民意,上報《關于向規模化果園給予政策傾斜的建議》《關于提高蘋果品質的建議》《關于做大做強蘋果產業的建議》,組織開展微協商、微監督10多場次,累計收集上報意見建議50余條,區委、區政府采納轉化,出臺政策、資金支持、探索‘鳳翔模式’,實現增收致富,真正讓種植蘋果變成了一份‘甜蜜’的事業。”
如今,鳳翔已成為全國“矮化”蘋果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區),從“蘋果標準化示范區”“全國現代蘋果產業30強縣”到“農業部地理標志登記產品”,鳳翔蘋果連續六年登上價值榜,品牌價值超過17億元,鳳翔蘋果產業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技術送身邊,架起群眾“連心橋”
“春季清園、修剪、施肥、灌溉及花期凍害預防哪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大家務必像保姆一樣把蘋果管好。”
“進入七月中旬以后,由于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病蟲害也普遍發生,要適時灌水、施肥、修剪、控草,抓好作務管理。”
從春寒料峭到炎熱酷暑,從蘋果授粉到采摘儲存,曹儒帶著駐室委員,義務為鳳翔果農講授種植技術,利用節假日、擠時間手把手教學,面對面指導。
“之前果園種植出現了問題,我找到了曹儒委員,曹委員立即來到我的果園,幫我制定技術方案,也給我宣講了區上最新的種植政策,”鳳翔區糜桿橋村果農李從倉表示,自己這一條路子走對了,他的4畝果園,多年來在以曹儒為代表的鳳翔果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引領下,一直是優質高產高效益,他是吃了“蘋果利”的人,將堅定信心繼續把蘋果好好種下去。
近期,這樣貼心、暖心的技術培訓從田間地頭延伸到了“云端線上”,通過果業技術推廣微信群、蘋果管理技術直播間,駐室委員們將“知識大餐”“果園指導”即刻送到果農身邊,累計免費培訓20余場,覆蓋2000人次,解決問題100余件,受到了廣大果農的好評。
讀書在田間,激發履職“新動能”
讀書學習是政協委員增長知識、增加智慧、增強本領的重要途徑。蘋果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積極響應區政協“書香政協”委員讀書活動號召,將讀書活動搬到田間地頭,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重要章節等內容。
“讀是過程,用是目的。目前我們已經組織開展了3場次特色讀書活動,每次讀書活動都會邀請果業技術人員參加,現場回答果農在蘋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曹儒說到。
蘋果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還設立了委員讀書角,免費對外開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人民政協報、各界導報、種養殖、科學技術類書籍報刊都是大家閱讀的“搶手貨”。
“我們將堅持把“讀工作書、議工作事”作為讀書基本定位,理論知識學起來、結合實踐干起來,以讀書賦能履職,以委員智慧為果農解憂,讓‘紅果子’成為大家致富的‘金果子’。”駐室委員、區果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侯智濤信心滿滿的表示。
“委員工作室委員工作室是學習宣傳的平臺、了解民意的窗口、凝聚共識的渠道、服務群眾的陣地,”區政協主席蒲儀明介紹,“我們根據政協委員專長特色,成立了白酒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九三學社界委員工作室、蘋果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槐北村委員工作室、文化產業發展委員工作室、南環路社區委員工作室、東關社區委員工作室等7個工作室,完善組織架構、規范議事流程、將政協觸角延伸到企業、公園、社區、鄉村,后續將繼續發揮委員工作室作用,開展咨詢服務,收集社情民意,凝聚各界共識,讓群眾切身體會到政協離你很近、委員就在身邊。(實習記者 劉楠 通訊員 劉美 記者 牛小寧)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