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莉
商洛市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2015年以來,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尤其是在做大特色農業、做強全域旅游、做優新興扶貧產業等方面創出了“商洛經驗”。
1.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優勢選擇特色產業。
發展扶貧產業首先要立足當地自然、文化及人力資源條件,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著力在“特”字上做文章,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商洛大力發展以菌果藥畜為主的特色農業扶貧產業,同步推進旅游扶貧、光伏扶貧以及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取得了較好效果。截至目前,產業扶貧受益貧困戶10.72萬戶38.06萬人,戶均產業收入6426元。
2.不斷完善和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主體、企業帶動的原則,不斷創新產業扶貧模式。一是進一步完善“政府+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經濟組織+公司+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圍繞特色產業擴基地、搞加工、促增值,形成“種、養、加、銷”一體化產業鏈條,以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有力增強了產業的帶貧益貧能力。二是加強和創新科技扶貧和勞動力培訓,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提升貧困群眾的職業素養。三是創新產業扶貧體制機制。積極引導各方面力量參與其中,著力破解資金、市場、技術三大瓶頸,為貧困農戶增收夯實基礎。探索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產業大戶帶動和創新金融扶貧“三帶一創”產業精準扶貧模式。截至目前,全市通過企業帶動1.26萬戶收入1691.96萬元,合作社帶動5772戶收入543.75萬元,種養大戶帶動216戶收入24.27萬元。
3.著力提升產業組織水平。
首先,要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它們向貧困群眾提供全產業鏈服務,提高產業組織能力和價值增值能力,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其次,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扶貧產業向上下游延伸拓展,提高扶貧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從而帶動貧困群眾在產業鏈上實現穩步脫貧。最后,要完善和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切實提高貧困群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貧困群眾多途徑增收脫貧。
4.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為提高扶貧產業綜合發展能力,要加大基礎設施、農村市場和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統籌規劃、政策扶持、產業投入、市場信息服務和統籌協調的能力,創造產業加快發展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在資金支持方面,目前全市整合涉農總資金26.2億元,其中用于產業扶貧的資金占到60%以上,同比增長13.52%。引導金融機構持續擴大信貸規模,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63萬戶、30.87億元,有效滿足了貧困戶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5.注重拓展扶貧產業的發展空間。
一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深化種養業與二、三產業融合聯動,實現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一體化發展,形成多產業疊加、多領域聯動、多環節增效的產業扶貧新格局。目前,商洛市就是在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的基礎上,發展壯大鄉村旅游和電商扶貧產業,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二是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貧困群眾創業就業,提高貧困戶增收致富能力。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全市7區縣均創建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構建起了縣有園、鎮有站、村有點的電商扶貧網絡。三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資源要素向規劃區域加速集聚,推動扶貧產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形成區域集聚效應和地域品牌特色,不斷提高本區域扶貧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