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記者從北京管道公司陜西輸氣管理處(簡稱陜西處)開放日現場獲悉,陜西處自1997年陜京一線投產以來,立足陜北革命老區,傳承延安精神及其紅色基因,踐行“奉獻陜京、保障首都”的核心價值觀,以“扎根塞北守管道、勇擔使命敢作為”的優良作風,將天然氣源源不斷輸送到首都及沿線的千家萬戶。截至10月30日,累計輸送天然氣3514億立方米,滿足了首都及管道沿線地區工業生產交通等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改變了區域生態結構,促進了百姓美好生活。
保供首都橋頭堡,爭當藍天守衛排頭兵。陜西處自1997年成立以來,隨著公司不斷擴建發展,從管轄陜京一線陜西段一條線—286.6公里管道、1座首站、3座清管站、12座閥室,壯大到如今陜京一、二、三、四線陜京段四條線—693.09公里管道、3座壓氣站(17臺次壓縮機)、7座分輸站、27座閥室。陜西處作為陜京管道的“龍頭”,保供首都的橋頭堡,23年累計輸送天然氣3514億方,有力保障了奧運會、國慶60周年慶典、北京APEC峰會以及全國兩會等重大活動的天然氣供應,為首都及管道沿線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為改善首都及管道沿線地區環境,緩解霧霾作出積極貢獻。
陜西處管轄內榆林作業區榆林壓氣站,自1999年10月建成投產以來,21年內經歷8次改擴建,工藝部分實現了“八進四出”,擁有往復、電驅、燃驅三種類型的壓縮機13臺,年輸氣量由建站伊始的2億標方增至如今的年設計輸氣能力350億標方。作為陜京一線、二線、三線的首座壓氣站,是陜京管道主動脈的“第一補給站”,目前為亞洲第二大壓氣站,已安全生產7686天,累計輸氣量3500多億立方米。
靖邊作業區紅墩界壓氣站,于2017年11月24日投產,是陜京四線的“龍頭”站場,“第一個壓力補給站”,更是公司首座國產化壓縮機站場。最大輸氣能力為250億標方/年,為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季奧運會將貢獻綠色能源。截至2020年10月30日,已累計輸氣266億標方,平均每天輸氣2500萬標方。作業區員工以“堅守陜京源、全力精鉆研、打造鋼鐵連、貢獻必爭”的精神守護陜京龍頭,形成一只戰斗力強的紅色勁旅,持續夯實站場設備管理、風險管控,確保安全生產平穩高效運行。在冬季供氣高峰時日均輸氣量為6200萬標方,可供10000個家庭使用50年左右。
戰疫保供兩手抓,打足沿線民生“底氣”。面對年初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首都供氣生命線”的陜京管道,是千家萬戶溫暖的來源,是民生生活用氣的保障,是防疫物資生產的“底氣”。陜西處作為陜京管道的“龍頭”,面對“戰疫保供”雙重挑戰,迅速響應國家號召,勇擔社會責任,以疫情為命令,以崗位為戰位,全員出擊,主動投身抗擊疫情第一線,不計代價、不講條件,全力以赴,做到“早預判、早部署、早行動”,堅持疫情防控與天然氣保供兩手抓、兩不誤。筑牢抗疫部署防線、病毒隔離防線、安全輸氣防線等七道疫情防線,采取整頓—疏導員工情緒、整頓—強化管控措施、清掃—保持環境衛生等“6S”舉措防控疫情,確保安全生產平穩運行,做到了不停氣、不斷供。從1月25日全國疫情爆發到兩會召開之前,累計供氣98.65億方,向榆林當地供氣860萬方,有力保障了首都及沿線居民日常用氣,有力支援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期間,陜西處把保障安全平穩高效供氣作為“天字號”工程,匯聚黨員力量,凝聚群眾智慧,構筑一道堅實的保供防線。截至今年“全國兩會”召開,陜西處所轄693公里天然氣管道及3座站場(包含17臺套壓縮機),4座分輸站、27座閥室安全運行,在崗干部員工無一人發生疫情病例,平均每天1.64億多方天然氣被輸送到首都及管道沿線地區。而這些驕人的數據背后,正是陜西處169名員工,用無畏病毒肆虐侵襲的前行,和一顆日夜堅守奉獻的心譜寫。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許多管道途經的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管道巡檢路線不暢,被動形成了管理盲區,陜西處及時調整管理思路,積極與榆林市各級政府部門溝通協調,辦理了管道沿線道路“通行許可證”,成立了“抗疫保供突擊隊”,開展管道巡護、閥室巡檢、集中監屏等工作,疫情期間累計開展巡線12次,參與人次220人,巡檢管道200公里,管道保護宣傳5次,確保了北京及管道沿線天然氣供應保障。同時,突出“早、活、嚴、暖”,做到科學預防、精準施策,組織全國各地35名員工有序返崗,讓員工“出門上車、下車上崗”,全程無風險,全員“零感染”。
扎根塞北守管道,力行溫暖與藍天同在。陜西處以精細管理、精心維護、精準操作的姿態,保證“輸氣一刻不能停,供氣一刻不能斷”,力行溫暖與藍天同在。為確保今冬明春北京及沿線地區保供任務,自9月以來,陜西處就有計劃地進行設備設施維檢修、壓縮機組維護保養工作,積極做好“早學習、早籌劃、早行動、早要求”,實現“能力、物料、計劃、標準”四落實,筑牢安全基石,提升保供水平,堅決打好入冬維保“攻堅戰”。
陜西處牢固樹立紅線意識,認真貫徹“以人為本、質量至上、安全第一、環保優先”理念,堅持以基礎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為主線,持續推進標準化站隊建設,推廣應用風險分級管控系統,開展管道內檢測缺陷點修復及腐蝕調查196處;完成埋地工藝管道腐蝕調查136處。強化高后果區管控,實施區長三包責任制,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增設視頻監控系統80臺。健全與作業區管理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系,持續提升員工風險識別、風險管控、應急處置“三種”能力,開展專業培訓520余人次,進行專業技能等級認定36人次。強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堅持“十分鐘處置原則”,每月開展實戰演練1至3次,提高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應急處置能力;強化“企地警”聯合,構建社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搶修力量,組織聯合演練52次。不斷提升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率,突出抓好壓縮機組等關鍵設備自主維修保養力度,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開展4K到8K自主保養21次,保證設備平穩過冬,確保天然氣通過一座座場站,安全平穩高效輸送到北京及沿線地區,點亮萬家燈火。
20多年來,作為陜京管道的“龍頭”,陜西處累計接輸來自長慶、新疆、中亞等氣田的天然氣3500多億立方米。這些天然氣不但為首都及管道沿線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為祖國的“藍天保衛戰”作出重要貢獻。據測算,350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于替代4.66億噸煤炭,減少排放有害物質3.15億噸,減少灰渣2.3億噸,如果這些灰渣全部落在北京城區,將厚達數十米。
2019年北京 PM2.5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7.6%,全市 PM2.5年均值42微克/立方米;河北 PM2.5年均值50.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8%;張家口地區 PM2.5年均值308天,空氣質量6年最好。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今天,陜西處站在建設“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門檻上,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陜西處全體員工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公司“1123”發展戰略的引領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弘揚“陜京管道紅色勁旅”的鋼鐵意志和拼搏精神,全力打造“平安管道、綠色管道、發展管道、友誼管道”,開創新的未來,創造新的業績,繼續書寫造福民生、保護藍天的新篇章,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榆林網 通訊員 拓智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