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好政策讓我家發展了養蜂產業,掙到了錢,2017年我們家脫貧了。脫了貧也不能懶,去年我又養了50多箱中華土蜂。我覺得只要人勤快,生活就能比蜜甜!”日前,家住古城鎮王村村牌樓組的脫貧戶王康會激動地說。
眼前的王康會容光煥發,可就在幾年前,他還是個每天愁眉不展、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的貧困戶。
今年50歲的王康會,從小家境貧寒,成家后的王康會常年在外做點兒小本生意,妻子在家干農活、照顧孩子,日子雖談不上大富大貴,卻也安逸幸福。可天有不測風雨,2014年的一場大病讓這個原本平靜和諧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王康會因心臟先天性瓣膜不全及主動脈瘤在西京醫院做了手術,15萬元的巨額醫藥費對于這個本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兩個孩子上學要花錢,妻子又無固定收入,家里的頂梁柱倒了,日子困頓不堪,2015年王康會全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眼看著別人家蓋了新房,買了小汽車,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而自己家的光景卻一天不如一天,這樣下去不行,他不甘心貧窮,不甘心落后,決心一定要擺脫貧窮,摘掉“貧困戶”這頂帽子。但看著因自己治病導致一貧如洗的家庭,身體上的病痛、經濟上的壓力和負擔,曾一度壓得王康會喘不過氣來,他甚至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
在洛南縣開展的“兩講兩評三提升”精神文化脫貧中,包扶干部和村干部多次去王康會家,與他促膝交談,鼓勵他重拾生活信心,積極發展產業。在村干部的耐心開導和勸說下,王康會走出了心理陰霾,他決定要干出一番事業來。
王康會正在侍弄自己的土蜂。秦丹 攝
2016年6月政府號召群眾養殖土蜂,村干部來到王康會家動員他,每箱蜂自籌100元,其余由政府補助。王康會覺得自己家就在蟒嶺腳下,生態環境好,適宜養殖土蜂,況且養蜂這個事情也剛好適合自己不能干重體力活的實際,何不養蜂試試看呢。于是他自籌1000元,養殖中華土蜂10箱,開啟了自己的養蜂脫貧路。2017年6月,村干部和幫扶干部又來到王康會家動員鼓勵他,他當年就擴大了養殖規模,養殖土蜂40多箱,年收入1萬多元,并且全家當年就順利脫了貧。
脫貧后,他在村委會幫助下繼續發展養蜂產業,擴大養殖規模,僅今年第一季度,他家的土蜂蜜就賣了1萬多元,靠著堅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他把曾經的苦日子過成了如今的甜日子。“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好日子是干出來的,我們不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的負擔,越努力越幸福!”王康會笑呵呵地說。
近年來,洛南縣重視扶志扶智工作,按照“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扶志扶智“十個一”“四扶五風六化”等精神脫貧行動,創新實施了“兩講兩評三提升”活動。利用院落會、座談會、群眾會等形式,干部群眾“面對面”宣講政策,“零距離”傾聽呼聲,“心與心”真情交流,不斷激發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增強了扶貧干部幫扶信心,拉近了干群距離,全縣精神文化脫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營造了“鄉村文明民風淳、人心思進奔小康”的良好氛圍。(各界導報記者 王斌 通訊員 秦丹 谷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