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這是昔日南溝村的真實寫照。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的0元增至2019年的257.4萬元,亦是南溝村在“三變”改革中的切實受益。
南溝村位于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是一個典型的拐溝村、“濫桿村”。60歲的村民劉潤喜回憶,以前要去一趟城里,得先走好幾里黃土路到溝口再搭車。“說實話,那會兒我家買袋米面都很拮據。”這個每年只靠種植小雜糧的家庭,在兒子生病后徹底成了貧困戶。
劉潤喜一家的生活,從2015年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溝要學,南溝要變。為了改變“出行難、娶媳婦難、村干部干事難”的落后面貌,2014年底,南溝村黨支部大膽改革創新,確定了“支部引領、企業帶動、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思路,探索推行了“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并全面啟動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游為一體的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蹚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南溝路徑”。
在村支書張潤生的積極協調下,南溝村與本村企業家張維斌建立了合作關系,將村里2.25萬畝棄耕地、荒山荒坡溝洼等土地進行流轉。不僅如此,村黨支部還領辦成立了合作社,設置了土地、人口、村集體、扶貧4種股權,負責管理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的公司每年保底給合作社固定分紅35萬元,合作社按占股比例給群眾分紅。現代農業采摘園、薰衣草花海、油菜花觀光、兒童樂園……2019年,南溝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吸引游客50萬人次。游客多了,停車場的生意也好了。劉潤喜將自家1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注入至該旅游扶貧停車場,每年可得到2000元分紅。
除了在景區日常勞務獲取收入,2016年,當地企業建成了高標準矮化密植果園1060畝,劉潤喜將家里的9畝果樹入股,今年已經開始掛果。駐村干部張光紅說,果園還沒開始售果盈利,就已經實現了農旅融合,目前認領了3000株果樹。“認領一棵樹500元,這些收益也很可觀。”如今的南溝村村民,人人都是股東,每戶至少入股1個合作社。
“這些年,我們家每年好幾萬的收入。”勞務、分紅、種植果樹,劉潤喜家生活的收入越來越多。在2017年,劉潤喜一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南溝三農展覽館內,南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清晰可見。從2013年的4230元到2019年的15850元,南溝村通過整合土地、勞動力、生態資源等要素,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有益嘗試,依靠龍頭企業引領,建立了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了村集體、群眾和企業的三方互惠共贏。
“家里有了存款”、“柏油馬路通在了家門口”、“土窯洞不住了,都住新房了”……談及生活的變化,村民們都勁頭十足。南溝村也已成為國家3A級景區、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范基地。延安市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表示,“三變”改革還要往深里推,要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讓土地入市實現效益最大化,釋放出“三變”改革的最大紅利。
各界導報記者 陳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