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時分,走進佳縣通鎮西山村,一眼就能望見一個漂亮氣派的農家小院。夕陽的余暈透過淼淼炊煙,灑落在白磚青瓦的房舍和懸掛在房前的掛面上,照耀著一旁正忙碌著的高周平和丈夫崔振衛燦爛的笑臉。
今年剛50出頭的高周平衣著得體,眼神堅定。幾年前,他們一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后,他們在政府的扶持下,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不等不靠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被村里群眾津津樂道,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活教材”。
四處學技行路難,堅韌不拔挑重擔
高周平過去的致貧經歷,正印了一句俗語:“屋漏偏逢連夜雨”。
早年間,高周平的三個孩子在校讀書,由于沒有一技之長,她負責給孩子做飯,丈夫在外打零工掙錢,生活較為困難,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高周平一家成了縣委組織部長呂明輝的幫扶對象。2015年,丈夫患病被診斷出患有腦梗死,不能勞累,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這時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高周平的身上。看著手頭的積蓄越來越少,高周平開始思考如何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思來想去,她決定回家專心發展手工掛面產業。
高周平是一個拿定主意,說干就干的人。剛開始她每天去鄰村做掛面技術好的農戶家觀察學習。手工掛面制作的工序大大小小有和面、醒面、陰條、分筷子、再陰條、出筷子、上大架、晾曬、裝封等十幾道工序,整個制作流程需十幾個小時左右方可完成,通常一站就是一整天,但是高周平從來不覺得累,甚至她的內心是雀躍的,她暗暗發誓一定要通過自己的雙手撐起全家脫貧致富的夢想。
看起來容易,親自動手做起來難,剛開始自己做的掛面總是要么過軟不成型要么過細容易斷,她一度產生了想要放棄的想法。呂明輝得知后鼓勵他們夫妻倆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困難并請來專業的師傅進行現場教學。經過師傅指點后,她做出來的手工掛面越來越好。
隨后在呂明輝和駐村工作隊的爭取下,6000元的產業發展資金到位,高周平正式開始了發展手工掛面產業。
自力更生摘窮帽,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夫妻二人肯學肯干的性格,使得手工掛面產業規模發展越來越大,生活水平蒸蒸日上。2015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800元,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發展手工掛面的同時,家里還享受到“兩免一補”高中免學費、各類補助補貼以及危房改造等政策,新修了有4間平房的農家小院。雖然已經摘掉了貧困帽,但高周平的拼搏意志沒有減退,她說脫貧不能返貧,致富奔小康還要靠實干。為此,她比以前更努力了,而且還動員丈夫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干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農活。
“求學是走出農村,走出困境最好的出路”,這是高周平經常和兒女們說的一句話,雖然家里負擔重,但她始終教育孩子們不能因為家庭狀況放棄上學,要刻苦學習改變現狀。父母辛勤努力的身影深深印在孩子們心里。兒女們也十分懂事,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他們在學習之余兼職賺錢,幫助父母分擔養家的重任。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收入十分可觀。
感恩黨的政策好,共同努力向前跑
一個又一個幫扶政策,一樁又一樁暖心實事,讓高周平一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共產黨帶來的溫暖。近年來,呂明輝作為高周平一家的幫扶責任人,一直對她家的情況非常關注,多次入戶了解其家庭近況,并結合實際,幫他們樹信心、出點子、想對策。協調解決了其安全住房、子女就學助學、慢保政策的落實等問題并多方向、多渠道為他們解決手工掛面銷售難的問題,給予高周平夫妻很大的支持。她常說:“是黨的好政策,給了我們重生的機會”。
2020年,依托上一年的收入和政府發放的5000元手工掛面加工補助以及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高周平打算繼續發展壯大手工掛面產業。同時,在通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她還找到了另一條前景樂觀的致富路,發展肉羊養殖。對于未來,高周平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將手工掛面做出規模,做出自己的品牌,帶領全村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郭蓉 各界導報記者 高三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