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讀書品咖啡 村民有了新生活
各界新聞網訊 (張楚翌 通訊員 于秋瑾)雖然正值隆冬,西安高新區各書香鎮街文化中心內,追逐文化的熱度卻仍在持續升高。閱讀書籍學知識,欣賞民間書法繪畫作品,體驗“文創墻”、“有聲圖書館”等數字閱讀,開展中小學朗誦大賽、繪本閱讀、社會實踐……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精彩紛呈,已成為高新區各鎮街村民群眾生活的一道靚麗風景。
鎮街群眾的“充電”好去處
“我們家門口也有了和城里一樣洋氣的文化中心,邊喝咖啡邊看書,太舒服了。”1月2日上午,在草堂街道書香鎮街文化中心看書的村民趙阿姨告訴記者,自從有了書香鎮街文化中心,自己常帶著6歲的小孫子來看書,一老一少一坐就是一下午,“這可比在家看電視有意義多了”。
草堂街道書香鎮街文化中心,是高新區建成的首個書香鎮街文化中心。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這里辦理會員、借閱書籍都是免費的,每天都吸引著眾多村民群眾駐足。中心藏書4000余冊,黨報黨刊、農業、文學、醫藥等等各類書籍種類齊全。除了圖書,群眾還可以在中心不同的功能區內實現喝咖啡、品甜品、聽有聲讀物、購買文創產品等需求。
2019年以來,西安高新區共建成投運這樣的書香鎮街文化中心7個,新配書籍近4萬冊,輻射秦渡、五星、龐光等7個鎮街,2020年將逐步完成剩余5個鎮街文化中心的建設,在全區12個托管鎮街內形成全覆蓋,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書學習,為想提升自己文化水平的群眾提供“充電”的好去處,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有力推進閱讀資源公平及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
以書為核心的多業態復合型文化空間
作為陜西省首個以村鎮街群眾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公共文化項目,西安高新區書香鎮街文化中心以“圖書”為核心,以“圖書+有聲閱讀+文創+黨建+咖啡+共享智能鋼琴”等內容為融合,創新性打造出多業態、復合型文化空間。
步入中心,除琳瑯滿目的書籍、優美時尚的閱讀環境外,中心內的文化手繪墻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我們邀請設計師,以中心所在村鎮的遺跡遺存、歷史傳說、文化故事等為表現元素,通過現代的手繪技法進行創作,以展現和挖掘當地文化資源。”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將這些故事制作成二維碼,群眾掃碼即可收聽,實現文化資源的可聽可見,已成為中心文化傳播的一大亮點。
草堂煙霧、秦鎮稻田、細柳府君廟、龐光“蓮花泉”……這些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元素被靜心設計、描繪于文化墻上,給書香鎮街閱讀中心增添了一絲歷史厚重感和文化氣息,讓村民群眾留得住鄉韻、記得住鄉愁。
除此之外,各文化中心還建設了數字有聲圖書館,設置數字朗讀交互設備、互聯網共享鋼琴、智能交互音箱、數字耳機等各類文化科技設施,提供多種形式的數字化閱讀體驗與科技交互體驗,以城市核心區的體驗為參照標準,讓農村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品質化、科技化的文化生活。
多樣活動打造基層文化惠民新陣地
書香鎮街文化中心不是簡單上的圖書館,它承載的更多是‘圖書+’功能,包括政府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振興計劃的文化事業公益功能,以及“圖書+文創”“圖書+教育”“圖書+活動”等內容。
據了解,各文化中心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邀請各界人士參與互動,搭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的交流和傳播平臺,講好當地故事,并與各級扶貧辦、慈善協會形成緊密合作,以讀書學習助推脫貧,以主題講座交流經驗幫扶脫貧,建立起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
秦渡非遺文化之旅美術展、“有聲”黨建學習、“傳承國學”書法體驗課、剪紙技巧教授課、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幫扶脫貧主題講座……在提供閱讀服務之余,書香鎮街文化中心已成為村鎮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的愛國主義啟蒙教育第二課堂,各級村鎮政府、企業、學校等團體的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實踐基地。
據統計,書香鎮街文化中心運營以來,舉辦各類活動150多場,通過網絡傳播的影響受眾達十多萬人次,在當地群眾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不斷吸引來自其他區域和村鎮的群眾來體驗。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西安高新區正式托管12個鎮街,以科技產業領先區的發展經驗來承擔新時代城鄉一體化快速融合發展的新課題、新使命,全面推動文化供給側改革,實施了以書香鎮街文化中心項目為代表的一批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目前,書香鎮街文化中心項目已成為陜西全省全民閱讀的示范項目,特別是在閱讀服務體系協同、數字閱讀村鎮普及等方面發揮著先進示范帶頭作用,其創新模式引來省內外多級政府單位參觀學習和多家媒體關注。
書香鎮街文化中心的投運,讓閱讀新風尚在鎮街中引領,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播和展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弘揚,并逐步形成以書香鎮街文化中心為原點,以周邊農村書屋、鄉鎮校園圖書室、鄉鎮企業圖書室為帶動的基層公共文化惠民服務新陣地,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西安高新區深化“書香之城”建設,共建成實體書店177家、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50余場,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喜人成效。
“群眾說好才叫好。”西安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讓西安高新區各鎮街的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滿足好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文化惠民”才算真正落到了實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