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武
每年春節回老家看望舅舅妗子,是固定禮節。去年春節前舅舅走了,能看望的只有妗子了。
妗子年屆七旬,飽受磨難,父母早逝,丈夫癱瘓,老年喪親,人世間的許多苦難都經歷了。這樣的境遇,一般人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妗子很堅強、樂觀,甚至于接近達觀了。
妗子接待我們,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熱情。農村有句俗話,“親姑姑、假姨姨,紅眼妗子在頭里”,臆想這句話的意思,該是詼諧地描繪血緣親戚的親疏。按說妗子和外甥沒有血緣關系,但“娘親舅大”,在傳統文化里,舅舅的地位在親戚里面是很高的,過去農村兄弟分家是一定要請舅舅主事的,所以相應的,妗子也成了親戚里的重要角色。
妗子一貫待我們極好,記得小時候去外婆家,妗子總會悄悄地煮個雞蛋或是翻出自己不舍得吃的好東西給我們,盡管那時候家里很貧困。過去每年見妗子的次數多,后來長大進城了,就幾乎只有春節拜年時能見見。
妗子對我們的熱情,絕無半點功利色彩,這么多年她家里出事不少,但妗子幾乎從沒有主動麻煩過我們。我們兄弟姐妹或出息或一般,妗子一概一視同仁。妗子的熱情是對親情的看重,更是她品性的使然。盡管家境一般甚至一度窘迫,但接待我們,她必是傾其所有、盡顯真情。
去年送走了舅舅,妗子失去了老伴,精神上無疑是孤單的。但陡然減輕二十年伺候癱瘓病人的勞累,妗子的身體看上去好了很多。
舅舅沉疴經年,家里被確定為貧困戶。舅舅去世后,妗子家負擔大為減輕,被從貧困戶名單里劃出來。妗子說:“黨的政策好,把咱照顧扎咧!現在咱負擔輕了,還有比咱困難的,咱就不能再要照顧了。”
也是該妗子的日子變好了,表弟在南方打工待遇提高,收入不錯,據說往返探親還給報銷路費。妗子的一雙孫子孫女在蘇州、寧波打工,也都慢慢出息了。妗子高興地說,去年孫女領她去了寧波、杭州,還去了普陀島呢,一輩子頭一回出這么遠的門旅游了。
“八十歲的老太拄著拐棍找娘家”,這是家鄉一句描述女兒對娘家眷戀的話。我八十一歲的老母親,每年都要和我們一起回老家,看到妗子家日子變好了,老母親甚是高興。老母親和妗子聊家常,念叨起她們的妗子,說很長時間沒見了,不知道咋樣了?妗子告訴母親,咱妗子身體還好,就是去年冬里腰背不太舒服,現在大部分時間臥床了。看到母親若有所思的神態,我們建議母親和妗子去看一看,母親和妗子欣然同意。
母親的妗子家住的并不遠,弟弟開車送她倆去,約莫兩個小時后就回來了。看到母親和妗子很高興,猜想舅奶奶狀況應該不錯,果然,母親邊下車邊說,91歲了,心里明白得很,啥都知道。回屋坐定,母親和妗子還是一句句說著和她們妗子見面的情景,三個老人一個70歲一個81歲一個91歲,我思量著,有機會要讓她們多見見面……
社會快節奏,親人們聚少離多,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互相看望的機會少,特別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們,見面就更不容易了。我想,做兒女的更要珍惜這難得的年節機會,讓親人們多見見面,免得將來有遺憾。
今年看了妗子,明年后年乃至以后,我祈愿著,希望能相見的日子更長久些。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