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理(前排左三)在紅鳳工程資助款發放儀式上和受助生在一起
1996年3月,“紅鳳千花帳”成功拍得31.5萬元,用于實現我省貧困地區女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截至2018年年底,紅鳳工程累計接受社會捐助2300余萬元,資助5533名貧困女大學生完成學業,為推動西部婦女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記者 李彥伶
2月26日,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讓喧囂的城市多了幾分平靜。
“今天走訪了幾個社區,下一步計劃設立社區兒童服務站。”當天晚上,外出考察歸來的省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班理面對記者的采訪開門見山。
盡管忙碌了一天,提起“紅鳳”,班理如數家珍,也忘卻了倦意,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紅鳳千花帳”圓夢大學
為迎接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陜西省婦聯發動全省農村婦女繡制了一只展翅飛翔的紅色鳳凰畫帳——“紅鳳千花帳”。“千花帳”一經亮相,立刻贏得上萬名中外婦女代表廣泛贊譽。1996年,“紅鳳千花帳”被成功拍賣,所得的31.5萬元全部作為支持陜西省貧困地區女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培養女性人才的基金,助學扶貧扶志的“紅鳳工程”由此正式啟動。
家住戶縣桑堡村的劉小花,身患疾病的父母都是當地農民,全家僅依靠五畝薄田維持生活。2005年拿到西安郵電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劉小花陷入痛苦的糾結中,是放棄還是繼續上學?萬般無奈之下,她聯系了“紅鳳工程”,學費很快得到落實,最終順利入學。
2016年6月,一場簡樸而又富有深刻意義的婚禮在西安舉行。當天上午,紀念紅鳳工程20年暨2012級紅鳳畢業生歡送會上,與會嘉賓共同為紅鳳生李麥青舉行了婚禮,見證了一對新人新生活的開始。
“看著孩子們成長就是收獲幸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班理滿臉笑容,付出勞動,收獲滿滿的幸福。
據班理介紹,曾經一位患有手部殘疾的紅鳳生,一針一線地繡制了一幅花開富貴的牡丹圖,畢業前夕將此圖親手送到紅鳳辦公室。
孩子的舉動令所有人感動不已,無不熱淚盈眶。
班理常說,“小車不倒只管推”,每一個紅鳳生都是她的孩子,只要還能干動,永遠要和孩子們在一起。
紅鳳生紀越表示,感謝“紅鳳媽媽”班理,感謝紅鳳這個大家庭,讓她實現了人生夢想,畢業后自己也會加入到紅鳳中來。
走過風雨23年,“紅鳳工程”形成了以“承諾”為核心的發展機制。通過示范作用,實現了受助時的莊嚴諾言:“畢業后5年之內,幫助一名‘紅鳳生’”。除了資金捐助外,資助人還可以通過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等方式幫助貧困女大學生。
“反哺”助人弘揚紅鳳精神
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師的蘭靜芬是2003級的一名紅鳳生?,F已成為資助他人的紅鳳志愿者。
“當時人助我,如今我助人!”蘭靜芬這樣說。
如今,不少走入社會的紅鳳生發揚“自立自強、自助助人”的紅鳳精神,資助新入學的貧困女大學生,為“紅鳳工程”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紅鳳生范慶媛是無錫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行政經理,同時還兼任三家創業公司的人力資源顧問。打拼多年,范慶媛時刻關心著貧困女大學生,盡己所能為貧困女大學生聯系實習基地,為紅鳳生提供免費培訓,同時履行著資助她人完成學業的承諾。
“最開心的事就是每年開學時電話響起,曾經得到資助的紅鳳生主動聯系,希望能夠資助其他貧困生。”班理說。
23年來,“紅鳳工程”從一個小小的助學項目發展成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2006年,“紅鳳工程”獲首屆中國公益示范工程入圍獎榮譽稱號;2011年,榮獲2011首屆中華女性十大公益慈善典范“十大女性公益品牌項目”獎榮譽稱號;2015年,陜西省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被授予“全國志愿服務示范團隊”榮譽稱號。
2016年,班理帶著紅鳳工程項目走進央視《社區英雄》節目拍攝現場,并贏得云南大益愛心基金會30萬元公益獎勵金,用于培養公益新人及繼續資助貧困女大學生。
“讓餓著肚子也要學、撿著垃圾也要學、干著農活也要學的貧困女大學生有學可上,就是紅鳳工程存在的價值。”班理堅定地說。
紅鳳接力讓愛延續
紅鳳生柯娟娟從讀本科起作為紅鳳志愿者堅持每周末參加公益活動。曾經為患有白血病的女孩籌款義賣而走上街頭。和柯娟娟一樣,不少高校的紅鳳生利用周末時間自發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紅鳳生們積極主動參與志愿活動或成立志愿服務團隊,是對‘紅鳳精神’的延續和傳承。”班理表示,不少紅鳳生走出校園,走上街頭、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各類志愿活動也使學生們開闊了眼界,得到了鍛煉與成長。
美籍華人楊仁泰是一位致力于環境保護工程的博士。當他得知許多貧困家庭考上大學的女大學生入學困難時,當即表示愿意資助“紅鳳工程”。在陜西師范大學外事服務中心,12幅小畫家的環保畫作被海內外熱心人士高價競相買走。楊仁泰以1000美元買走其中一幅少兒畫作。
“一路走來,感謝這么多愛心人士的傾力幫助,他們為陜西女大學生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班理時常為此感動。
截至2018年年底,“紅鳳工程”一對一資助了5533名因病、因災、殘疾、單親等致貧的女大學生走進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不少紅鳳生畢業后回到家鄉,回到基層,從事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工作,用知識、智慧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讓愛延續,讓“紅鳳精神”代代相傳……
《各界導報》2019年03月05日 第4267期第3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