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蔡俊波) 自脫貧攻堅展開以來,漢濱區建民街道辦不斷在守正與創新中探索,終以三年磨一劍的韌性,實現“數變”引“質變”整街道穩節奏脫貧摘帽。
“1+3+3”讓腰帶子“鼓起來”。建民街道辦以“黨建+”思想為引領,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在轄區內構建出“1+3+3”脫貧模式,即各村和社區堅持以黨支部引領為核心,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為總抓手,分別打造“產業+貧困戶”“就業+貧困戶”“政策兜底+貧困戶”三種模式。在“產業+貧困戶”模式中,建民街道辦采取能人回鄉帶動、招商引資等方式,先后探索出“園區+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企業+貧困戶”等多種具體形態。以忠誠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的“忠誠模式”就帶動周邊4個村26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該園區還被評為省級農業園區;南北美對蝦養殖有限公司引進福建客商資本和技術成功帶動周邊3個村78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在“就業+貧困戶”模式中,建民街道辦采取分類施策法,即對在校學生,街道辦在落實各項助學政策的同時,優先考慮從貧困戶大學生中招錄村文書助力、政府購買服務勞動力崗位,已解決貧困戶大學生就業24名;對非在校貧困勞動力,街道辦積極組織各類技能培訓,尤其是與遠元集團合作,通過修腳師培訓在遠元集團實現穩定就業的就有556人;此外對于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我辦共申報公益性就業崗位327個予以安排解決;在“政策兜底+貧困戶”模式中,建民街道辦集中力量修建區域性集中敬老院一個,該敬老院融入“五養”理念,現已有五保老人75人在其中安度晚年。
“14311”讓腰桿子“挺起來”。建民街道辦始終把“扶志”作為斬斷“窮根”的根本,在轄區內構建探索出“14311”扶志模式,即各村和社區必有一套村規民約;必有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和禁毒禁賭會等四會組織開展工作;必有道德宣講隊、志愿服務隊和文化自娛隊等三支隊伍活動在群眾中;必有一家愛心超市;每月必有一堂道德扶志講堂。各村和社區通過村規民約約束村民日常生活習慣,邀請本轄區內德高望重的黨員和群眾參與到四會組織中、充實到三支隊伍里、站到道德講堂的講臺上,實現在庭院中、在田間地頭都有人宣傳黨的政策、規范群眾言行,讓“懶”者無處躺、讓“靠”者無墻依、讓“要”者無處伸。借助愛心企業資助和道德評議積分制度,讓愛心超市作用發揮到極致,逐漸形成有德者多得、無德少得的導向。經過三年努力,全街道已徹底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三年來,各村和社區涌現出自強標兵貧困戶就有55戶。
“6+1” 讓腳步子“邁起來”。脫貧攻堅離不開全辦干部們在一線指導與流汗,為提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建民街道在辦村干部管理上探索出了“6+1”管理模式,即圍繞打贏脫貧攻堅這個中心目標,出臺《建民街道辦脫貧攻堅負面紀實工作制度》《建民街道辦脫貧攻堅“三單”制管理制度》《建民街道辦脫貧攻堅周例會制度》《建民街道辦脫貧攻堅一票否決制度》《建民街道辦脫貧攻堅周末“AB”崗輪休制度》《建民街道辦常態約談督察問責制度》等六項制度,讓每一個時間節點工作任務都清晰可見,讓辦村干部在扶貧路上邁出的每一步都高效穩健,在保障辦村干部、四支力量能擰成一股繩形成攻堅合力的同時,確保了脫貧攻堅高質量高標準的實現。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