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和脫貧攻堅各級反饋問題,在查漏補缺上下功夫,在問題整改上出實招,在脫貧質量上求實效,做到‘村村過硬、戶戶過硬、人人過硬’。”8月28日,府谷縣委書記李新功在縣委十八屆七次全會上發出動員令。
近年來,府谷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面推進基礎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不斷夯實群眾基礎,解除后顧之憂,激發內生動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年,在榆林市農村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府谷縣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縣;2019年,在全省2018年度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府谷縣位列優秀等次。
因地制宜
多產融合強筋壯骨
10月21日,記者在府谷縣古城鎮五道河村看到,50座雙膜拱棚格外顯眼,大棚里外村民忙碌的身影,為整個村莊增添了不少活力。
據古城鎮副鎮長楊哲介紹,2017年,五道河村緊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機遇,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發展雙膜拱棚50座、改造低產果園1600畝、種植中藥材500畝。“聯合社通過因地制宜選擇了適合本地發展的集體產業,積極帶動村民致富增收,深受大家的歡迎。”楊哲說。
脫貧的核心是穩定增收,穩定增收的核心是產業支撐。府谷縣堅持因村、因戶、因人落實幫扶政策,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長效產業,實現脫真貧、真脫貧。該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業,種植山地蘋果、海紅果等雜果園3000畝,建設優質糜子基地1萬畝、優質谷子基地1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萬畝;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計劃安排扶持50個“三變”改革村發展肉羊產業。
府谷縣是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該縣積極通過“三變”改革盤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激活各類生產要素潛能,促進貧困戶參與產業化進程,獲得穩定分紅收益。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656個集體經濟組織注冊登記,172個行政村中已完成了90個行政村的登記,完成率60%。經過發展,該縣總結提煉出了以孤山鎮李家洼村為代表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以孤山鎮楊家溝村為代表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模式,以武家莊鎮郝家塔村、古城鎮五道河村為代表的林果產業帶動型模式,以三道溝鎮三道溝村、老高川鎮秦家溝村為代表的工業反哺農業模式,以府谷鎮水地灣村為代表的城郊城內村改革模式,以新民鎮溫莊則村為代表的村企合作模式,以王家墩便民服務中心梨樹村等12個貧困村為代表的貧困村政府帶動型改革模式等。
加大力度
廣大群眾享“紅利”
以前,府谷縣黃甫鎮黃糜咀村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和生產生活模式單一,當地群眾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村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對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新建、擴建及維修改造,解決了村民‘用水難’‘出行難’等問題。”黃糜咀村第一書記柳羽梅說。
2016年至2018年,府谷縣共建設扶貧項目451個,涉及扶貧資金16402.9萬元。安全飲水方面,12個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已全部完成,2016年以來共安排解決45035人飲水安全問題;道路建設方面,12個貧困村的通村公路全部實現通達;電力方面,2016年以來完成101項電力改造項目,目前貧困戶、貧困村通電按政策要求全部達標。
此外,府谷縣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1100余個,完成勞動力轉移就業近300人、創業幫扶20余人、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750人次。投資900萬元建成社區工廠,為貧困戶提供200個就業崗位;2016年至2018年共改造危房391戶,累計撥付補助資金954.8萬元;著力挖“貧”根、尋“困”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貧困學生進行重點幫扶;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把健康扶貧工作當作重中之重來抓。截至目前,全縣貧困群眾新農合住院報銷537人次。
編織網絡
社會扶貧“花樣多”
2017年,府谷縣成立陜西省首家“愛心銀行”。該銀行已經吸納個體儲戶6013戶、集體儲戶368戶,累計提供志愿服務時間近2萬個小時,陸續開展各類愛心幫扶活動1100多次,捐贈了價值1300多萬元的愛心物資,救助困難戶8700多戶,受益群眾達4萬多人。
2018年,榆林首家糧食銀行——府谷縣天漠糧食銀行總行掛牌成立。該銀行已經在木瓜鎮、孤山鎮分別成立分行,運營效果良好。截至目前,該銀行已經吸收糧食存儲55萬公斤,價值350余萬元,直接帶動58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600多元。
為了全力構建社會扶貧大格局,府谷縣依托縣內企業多和本地企業家扶危濟困意識強的優勢,引導全縣工礦企業與部門協同對接幫扶202個涉貧村,編織形成了每個涉貧村都有企業參與幫扶的“村企結對共建”網絡。幫扶企業根據自身實力,重點在補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短板,貧困戶產業發展、就業創業、農產品銷售等方面開展幫扶。截至今年年初,全縣累計投入社會扶貧資金9786萬元。
今年以來,府谷縣已達成村企共建基礎設施項目意向98個,意向資金2000多萬元;達成吸納就業協議67個,其中吸納貧困戶23人。此外,該縣還以海紅花節、農特產品展銷推介會等各類大型展會和重要活動為契機,集中展示和銷售貧困戶的各類農特產品;通過“以購代捐”的形式,達成消費扶貧項目56個,意向金額近430萬元,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