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沈明志:在橫山區新聞培訓班上的輔導報告

2019-10-28 15:51:44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  很高興受橫山區委宣傳部的邀請,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新聞寫作。說到新聞寫作,我的確是門外漢。大家都是新聞工作者,我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我的工作履歷中沒有從事過新聞工作。但...

  很高興受橫山區委宣傳部的邀請,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新聞寫作。說到新聞寫作,我的確是門外漢。大家都是新聞工作者,我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我的工作履歷中沒有從事過新聞工作。但我在七、八十年代曾經當過業余通訊員,那完全是生活所迫。七十年代我剛參加工作還是臨時工。月工資30元,交生產隊12元計工分,剩余18元作為伙食費和日常生活費用。由于駐社工作隊材料員天天在機關上灶,伙食費每月都在15元以上,有時高達18-19元,甚至20元,自己還要買書,買衣服,買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往往是遮前裸后,提襟見肘,入不敷出,債臺高筑。怎么辦?唯一的出路是向報社廣播站投稿。以此來清還債務,聊補生活所需,結果投的多了,就被評為縣廣播站,榆林報社優秀通訊員,獎品也就是一個采訪本,一支筆或一張掛歷不等。但這一榮譽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卻是驚心動魄的,報刊登得多了,廣播播得多了,稿費也就多了,有時能超過工資的一半,成為小縣的一個小有名氣的業余通訊員。但我的稿件水平很差,絕大多數只能在榆林報上刊登和縣廣播站播出,只有少數在陜西日報和陜西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人民日報上只登過一條消息。八十年代轉正后,由于結婚欠了500多元外債。月工資也只有33元,為了還債,還得重操舊業繼續投稿,直到九十年代當了縣委辦公室主任后,才結束這一生涯。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也只能是這一段經歷所積累的一些樸素經驗。因此,面對這么多的專業的新聞工作者,我是在班門弄斧。唯恐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如果我的解講還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那實在是莫大的榮幸。下面書歸正傳,開始匯報我對新聞寫作的一些膚淺認識。我想從四個方面向大家匯報:一是新聞的基礎知識;二是新聞的創作方法;三是新聞的創作能力;四是新聞的創作動力。

  一、新聞基礎知識

  1.定義。什么是新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新近發生的消息。我今天所講的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等媒體經常使用的記錄和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除了發表于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臺、電視臺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體都屬于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等等;狹義上:特指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以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附近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使一定人群了解。

  2.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分類:按照不同的依據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事實發生的狀態分為: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

  (2)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為: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為:國際新聞、國內新聞、地區新聞;

  (4)按新聞的材料組合分為: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為: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

  (6)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為:政治新聞、經濟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

  4.功能:一是消除受眾的不確定性,反映和引導輿情,二是服務社會,指導生活;三是傳播知識,普及教育;四是提供娛樂,豐富生活。其中主要功能是報道新聞信息,反映和引導輿情。

  5.特點:新聞在不同的方面顯示出不同特點。

  (1)在時空上顯示出:新、快、準。

  新:是指時間性,新鮮性。要求報道及時,內容新鮮,內容越新鮮,新聞價值越大。

  快:是指事件發生和公開報道之間的時間差。一般來講,時間差越小,新聞價值越大。

  準:是指報道事實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都要準確無誤。

  (2)在價值趨向上顯示出:真、善、美。

  真:是指新聞的真實性。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其意義十分重大。一是新聞的真實性關乎輿論導向。真實是導向的前提,不講真實、導向是很危險的。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不但不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而且會因為誤導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形成極大的社會不良影響。新聞媒體承擔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為黨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職責。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的不及時、不準確,會誤導群眾,對基層和群眾的情況采集的不真實,甚至虛假不實,會給黨的決策帶來錯誤參考。在準確傳播真實信息這一基本功能上新聞工作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輕心。二是新聞真實性關乎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決定著媒體的影響力和引導力。新聞媒體對新聞報道真實性的不懈追求,是贏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礎。那些獲得受眾尊敬和愛戴的新聞媒體,都是因為堅持了新聞真實性原則,在對新聞事件的真實、客觀報道中提高了知名度,贏得了受眾信任,樹立了權威性,提高了公信力。相反,那些經常制造假新聞和不實報道的媒體,都要受到追責,甚至被取締。三是新聞真實性關乎新聞工作者的信譽。新聞工作者代表著社會的良知,承擔著社會守望者的職責,因此,真實性是新聞工作者的良知所在,職責要求,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立場,堅決做到,堅持真實。

  善:表現在善于和善意兩個方面。就善于而言,一是要懂得重要性,所報道的事實對國計民生影響越大,越重要,新聞價值就越大。二是要務求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利害上的接近、思想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凡是具有接近性的事實,受眾關心、新聞價值越大。三是要突出顯著性,新聞報道對象(包括人物、團體、地點等)的知名度越高,新聞價值就越大。就善意而言,它是指道德行為的對象。人性本可與為善,可與為惡,世間為善所以難者,道德行為雖根于良心,當與世俗、私欲相沖突,勝世俗、勝私欲需要極大的意志力。世俗、私欲引人朝抵抗力最低的路經走,而道德行為往往朝抵抗力大的路經走。這本有幾分不自然。但世間終有人為履行道德信條而不惜犧牲一切者,即深切地感覺到善意的崇高,新聞工作者要堅定地維護新聞善意的崇高。即使負面報道,亦完全出于善意。

  美:就是新聞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濃新聞的價值越大,同一件新聞事實,為什么有的新聞工作者創作出的新聞大家喜歡看,而有的新聞工作者創作的新聞大家不喜歡看呢?為什么一個新聞工作者根據一件新聞事實創作的新聞大家都喜歡看,而他根據另一件新聞事實創作的新聞大家不喜歡看呢?可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產出的嬰兒。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覺。形象屬物而卻不完全屬物,因為無我即無由見出形象,比如我們說“花是紅的”時,是把紅看成花所固定的屬性,好像是以為縱使沒有人去知覺它,它也還是在那里。其實花本身只有使人感覺到紅的可能性,至于紅卻是視覺結果。紅是長度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網膜上所產生的印象。如果光波長一點或短一點,眼球網膜的構造換一個樣子,紅的色覺便不會發生。患色盲的人根本就不能辨別紅色,就是眼睛健全的人在薄暮光線暗淡時也不能把紅色和綠色分得清楚。從此可知嚴格地說,我們只能說“我覺的花是紅的。”我們通常把“我覺的”三字略去而直說“花是紅的,”于是在我的感覺遂被誤認為是物的屬性了。還比如聽音樂,我們常覺的某種樂調快活,某種樂調悲傷。樂調自身本來只有高低、長短、急緩、宏纖的分別,而不能有快樂和悲傷的分別。換句話說,樂調只能有物理而不能有人情。我們何以覺的這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居然有人情呢?這是由于移情作用。音樂的命脈在節奏。節奏就是長短、高低、急緩、宏纖相繼承的關系。這些關系前后不同,聽者所費的心力和所用的心的活動也不一致。因此,聽者心中自起一種節奏和音樂的節奏相平行的射線。聽一曲高而緩的調子,心力也隨之作一種高而緩的活動;聽一曲低而急的調子,心力也隨之作一種低而急的活動。這種高而緩、低而急的心力活動,常蔓延浸潤到全部心境,于是聽者心中遂感覺一種歡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惻的情調。這種情調本來屬于聽者。在聚精會神之中,他把這種情調外射出去,于是音樂也就有快樂和悲傷分別了。

  同樣,直覺屬我卻又不完全屬于我,因為無物則直覺無從活動。如果沒有花我們就感覺不出紅來,如果沒有音樂的節奏,我們也感覺不出快樂與悲傷來。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見出美。比如說我在觀賞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什么樣狀態呢?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識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無所有。在這個時候,我沒有心思去分別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風亮節的類似聯想,我心中便隱約覺得到清風亮節所常伴的情感。因為我忘記古松和我是兩件事,我就是無意之中把這種清風亮節的氣概移置到古松上去,仿佛古松原來就有這種性格。同時我又不知不覺地受古松的這種性格影響,自己也振作起來,模仿它那一副蒼老勁拔的姿態。所以古松儼然變成一個人,人也儼然變成一顆古松。白居易《春天里》“遲日江山麗,春分花草香。”黃景仁《秋夕》“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都道出了生活之美。真正的好新聞,都會把受眾帶到一種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受眾的移情作用最容易發生。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屬于他還是屬于物的。這就是新聞美的巨大價值和偉大意義。陳強在扮演南霸天時被群眾打的險失生命,原因就在觀眾已經忘記了陳強和南霸王其實是不同的兩個人。

  (3)在創作上顯示出:知、意、情。

  一件好的新聞創作都凝聚著新聞工作者的知意情。

  知:就是知道、知識。要知道,就要有求知欲,抱有一顆好奇心。知無止盡,蘇格拉底有句名 言:“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無知。”“如果說我比別人聰明一點的話,那就是我知道自己的無知。”莊子也說:“知不知,知;不知知,殆。”知道自己的無知是大智慧;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是愚殆。這是因為“生有涯,知無涯,以有涯對無涯,非也。”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想占有無限的知識是不可能的。愛因斯坦曾說:“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學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為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也就越大。”由此可見,知識越多疑惑越大。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有些人自以為懂了,其實不懂。”“如果你能用馬列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兩個實際問題,你就有了幾分成績,就要受到稱贊。被你說明的問題,越多、越普遍、越深刻越好。”這是因為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宇宙生命時時刻刻都處在變動進展中,古希臘哲人有“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的譬喻。這和中國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相似。既然事物都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中。那在這種變化發展的過程中每一時每一境都是個別的、新鮮的、有趣的。新聞并無深文奧義,它只在人生世相中見出某一時、某一境特別新鮮有趣的而加以報道。我們一般人對于本來在那里的新鮮有趣的東西不容易“見”著。這是什么緣故呢?不能“見”,必有所“蔽”。我們通常把自己囿在習慣的狹小圈子里,讓它把眼界“蔽”著,使我們對它的本質和規律的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面對河流,我們“抽足再入”時,并未感到“已非前水。”就是我們不懂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導致我們見到的都是狹小的、陳腐的、枯燥的東西。新聞工作者之所以超過我們一般人,就在于他們的情感比較真摯,感覺比較敏銳,觀察比較深刻,想象比較豐富。朱熹有一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求知欲、好奇心就是新聞創作中“源頭活水”的探尋動力。有了它,新聞工作者才能不斷地深入實際,了解情況,辨別真偽,尋求真實真相真理,不斷地研究學問、拓寬眼界,創作出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好新聞。

  意:即意志、意圖、意識、意象。我們搞新聞創作的人可能都有這樣一個體會,第一次浮上心頭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頭的意境往往不是最好的意境,第一次浮上心頭的詞句往往也不是最美的詞句。意境要經過洗練,表現意境的詞句也要經過推敲,才能脫去渣滓,達到精妙境界。洗練、推敲要吃苦費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福樓拜自述寫作的辛苦說:“寫作要超人的意志,而我卻是一個人!”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我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鉆,只朝抵抗力低的路徑走,所以終無成就。這一點切身的經驗使我受到很深的感觸。我覺得不但在新聞報道方面,就是立身處世的任何方面,貪懶取巧都鮮有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抵抗力”是物理學上的一個術語。凡物在靜止時都本其固有“惰性”而繼續靜止,要使它動,必須在它身上加“動力” ,動力愈大,動的就愈速愈遠。動的路徑上不能無抵抗力。凡物動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如果抵抗力大于動力。動就會停止,抵抗力縱是低,聚集起來也可以使動力逐步減少以至于消滅,所以物不能永動,靜止后要它續動,必須加以新動力,這是物理學上一個很簡單的原理,也可以用到人上面。

  人像一般物質一樣,也有惰性,要想動,也必須有動力。人的動力就是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強,動愈易成功,反之亦然。不過人和一般物質有一個重要的區別:一般物質的動都是被動,使它動的動力是外來的;人的動力有時是內生的。使他動的意志力是自生自發,自給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動力不能自動地隨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動地隨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質永遠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物的動必終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動可以不為抵抗力而阻止。

  人生來是精神所附麗的物質,免不掉物質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路徑經常是一種誘惑,我們可以說,凡是引誘所以能成為引誘,都是因為它是抵抗力最低的路徑,最能迎合人的惰性。惰性是我們的仇敵。要克服惰性,我們必須動員堅強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希臘最大的演說家德摩斯梯尼,生來口吃,一句話也說不清楚,但他抱定決心要成為一個大演說家,他天天一個人走到海邊,向著大海練習演說,到后來居然達到了他的意愿。這個實例阿德勒派心里學家常喜歡援引。依他們說,人自覺有缺陷,就起“卑劣意識”,自恥不如人,于是心中就起了一種“男性的抗議,”自己說我也是人,我不該不如人。我必須用我的意志力來彌補天然的缺陷。如聾子成為大音樂家,瞎子成為大詩人等等。孔子說的好“知恥近乎勇”。但知恥近乎勇卻不就是勇。知恥而不勇,就由知恥回到無恥,永無成功之日。紙上得來總覺淺,足知此事要躬行。新聞工作者要有這種意志力。

  情:即情感、情境、情趣、情景。

  一篇好的新聞報道,都注入新聞工作者不嗇情感。

  首先捕捉新聞要用情,一篇好新聞一定是一個情境完整、情趣濃厚、情景相融的有機體。這種情境情趣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好的新聞都是人格的表現。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是陶淵明的生命史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錯過這一個小節,便失其為陶淵明。下獄不肯脫逃,臨刑時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是蘇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否則他便失其為蘇格拉底。曾子臨死記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門人把它換過才瞑目。嵇康在臨刑前,在刑臺上彈奏了古曲《廣陵散》。這種從容態度,真是連死也死的不同凡響。這種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當作人格高尚去贊嘆,它就是新聞的杰作。

  其次制作新聞也要情,“修辭立其誠”是新聞的要訣,一篇好新聞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絲毫虛情假意。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果。景物變動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個性,物有物的個性,這種個性又隨時地變遷而生長發展。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斷不容與另一人在另一時所見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們可以見出生命的造化。把這種生命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新聞,把它流露于言行風采,就是美滿的生命史。

  美感是一種情感。美感極強的新聞,一定是飽蘸深情的新聞。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的我們注意的一點。儒家的著重點無疑是在道德方面,但《論語》有一段話總述儒家教育的宗旨時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詩、禮、樂三項都是情感的東西,詩與樂目的在怡情養性,養成內心的和諧;禮重儀節,目的在使行為儀表規范,養成生活上的秩序。蘊于中的是性情,發于外的是儀表,這就使道德成為并非陳腐條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心的情操。如果儒家的道德標準不采用“詩禮樂”等情感的方式來傳播。它也就不易被人民群眾所接受。從歷史看,一個民族在最興旺的時候,情感必發達,情境必偉大。史詩悲劇時代的古希臘,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歌德和貝多芬時代的德國都可以為證,我國古代的《詩經》《禮記》《左傳》諸書所記載的歌樂舞的盛況常使人覺的仿佛置身于近代歐洲社會。當前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時代,這么一個情感發達,情境偉大的空前時代,新聞工作者應該也能夠用情感反映這個時代。

  第三,取舍新聞事實還要情

  新聞工作者估定新聞事實的價值,全以它能否納入情境和諧的整體為標準,往往出于一般人預料之外。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輕的,也能看輕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時,他知道執著;在看輕一件事物時,他也知道擺脫。真理在離開實用而成為情趣中心時就已經是美感的對象了。每個哲學家和科學家對于他自己所發現的真理,都覺的有趣味,都用一股熱忱去欣賞它。否則也就不會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它。“地球繞日運行”一類的科學事實和《第九交響曲》一樣可以攝魂震魄。新聞特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的報道最能打動讀者的還是因為它可以攝魂震魄。

  《賣米》和《我的母親是瘋子》之所以被評為大學生最優秀的作文,全在作者注入的情感和對事實的情景取舍。農村特別是偏僻農村賣米供上學的事例以及母親是瘋子的為數不少,但為什么當地人和當事人卻司空見慣了呢?說穿了,是它只給人們提供了事實,而把這個事實注入感情后,就攝魂震魄,新聞聯播播出的記者走基層,報道的全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這種事我們司空見慣,但通過記者和播音員注入感情后,就十分感人。新聞工作者就是要把存放在那里的事實挖掘出來注入感情,去震撼受眾。

  二、新聞創作方法

  一篇新聞要通過三個步驟來完成:即采訪、整理、報道。

  1. 采訪:就是采集和訪談。新聞事實,有的新聞工作者直接目睹,有的要訪談當事人和當時目擊者。無論采集還是訪談。一要全。要廣泛采訪,掌握事物關聯的一切情況;要注意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了解過程中的各個方面;要善于抓住典型、解剖麻雀。要把材料搞全,材料缺東少西,工具再好,本領再大,也制作不出好的新聞來。二要實。新聞實不實,責任在新聞工作者,而不在被采訪者,被采訪者由于立場、觀點、利益等等因素都會給新聞工作者提供不實事實,甚至虛假差錯,新聞工作者要認真甄別。力求訪談到真實情況,三要重視特殊性。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人類認識秩序的兩個過程。就新聞采訪來講,主要還是了解特殊性。特殊性是事物的特殊本質,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特殊規律,是事物彼此區別的根據,新聞的新鮮性主要表現在事物的特殊性上。

  2. 整理。就是把采訪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新聞工作者對新聞整理時,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條理,二是分寸,有了條理,事物才能分別類居,不相紊亂;有了分寸,事物才能尊卑定位,各適其宜。條理是聯系線索,分寸是本末輕重。要達到這兩個目的,一要學會分析綜合。先分析后綜合,在分析過程中綜合,這是認識事物,也是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分析就是把采訪到的材料逐條進行分析,綜合就是分析的結果,就是在分別考察的基礎上,把各個部分、方面和要素聯結為一個整體來認識。分析不是簡簡單單地分,而是依據事物的性質和特點來分;綜合也不是隨隨便便地合,而是按照事物的內在邏輯來合。要將繁雜紊亂的材料掰開、揉碎、擺正、捋順。要分好類、排好隊、歸好堆、整好輩,不停地分,來回地合,邊分邊合,分分合合這么一個尋找出事物的內在聯系的過程。二要從偶然中找出必然。偶然潛藏著必然,必然通過偶然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新聞采訪要接觸大量的現象,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偶然發現必然。現象的特點是豐富而易逝的,本質的特點是穩定而再現的,只要我們留心、細察、敏感,善于研究大量現象和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會通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找到必然。

  3. 報道。新聞報道方式,一般情況下可分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鋪直敘式四種類型。

  (1)倒金字塔式。這種寫作方式是媒體常用的寫作方式。這種方式將新聞中最重要的消息寫在第一段,或是以新聞提要的方式呈現在新聞的最前端,有助于受眾快速了解新聞重點。由于該模式迎合了受眾的接受心理,所以成為媒體應用最為普遍的形式。這種方式的基本格式(除標題外)是:先在導語中寫出新聞事件中最有新聞價值的部分(新聞價值通俗來講就是新聞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眾的部分);其次,在報道主體中按照事件各要素重要程度,依次遞減寫出來,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段落只寫事件的一個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為這種格式不是符合事件發展的基本時間順序,所以在寫作時要盡量從受眾的角度出發來構思,按受眾對事件重要程度的認識來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和宏觀的對于受眾的認識。

  (2)正金字塔式。這種寫作方式是以時間發生順序作為行文結構的寫作方式。剛好與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別是引言、過程、結果,采取漸入高潮的方式,將新聞重點擺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寫。

  (3)折衷式。折衷式又叫新華體,這種寫作方式將倒金字塔方式、正金字塔方式兩者進行了折衷。新聞最重要的信息仍然在導語中呈現,接下來則依照新聞的時間性或邏輯性敘述。

  這種方式的基本格式(除標題外)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導語中簡明地體現出來;然后,在第二段進一步具體闡述導語中的這個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眾在接受時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實際上是一個過渡性段落;接著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把“故事”講下來。

  4. 平鋪直敘式。此種寫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轉、合,力求文字的流暢精準,此種寫作方式反而適合組織在發表聲明時使用

  三、新聞創作能力

  不要以為懂得新聞基礎知識,懂的新聞寫作方法,就能寫出好新聞。正像宋代詩人楊萬里說的,莫言下山再無難,賺的游人空喜歡,正入萬重圈子里,一山過后一山攔。要寫出好新聞光有知識還不行,還得有能力。如何提高新聞寫作能力?我的體會是,學習文件,創作實踐,總結經驗,摸索提煉,有所發現。

  1.學習文件。我們歷來強調學習文件,因為學習文件就是學習理論。因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因為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還因為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有許多都涉及到理論問題。我個人體會學習猶如服藥。學習文件就是服“明白藥”。文件的形成是一個非常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包含了許多創造發明。一旦形成,恰是簡單明了的科學結論和行動指南。學習文件就是把前人和他人經過復雜研究過程得出的結論用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就像我們新買到一款手機,首先打開說明書,然后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這就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工作實踐。學習文件也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直通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長期以來革命和建設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千千萬萬的人經過多少年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價才積累起來的,我們通過學習文件把這些知識學到手,要省多少勁!如果你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全部學懂弄通,你就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貫徹執行黨在現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你就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有覺悟的人、了不起的人。學習文件也是服“智慧藥”。文件是理論的東西,是反映事物本質、帶規律性的東西,具有普遍性指導意義,掌握了文件精神,就可以使我們在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矛盾現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變化莫測的事物發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難和問題面前找到解決的基本辦法,加強了我們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因此,學習文件后,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出路,給你辦法。說來,學習文件也真靈,你的工作越變化,它顯得越管用;你的地位越高,遇到的場面越大它的作用也越大;你碰到的問題越復雜,他的效力越神奇;你面對的問題越關鍵,他發揮的作用也越關鍵。學習文件也是服“進步藥”。一個個偉人是如何登上政治巔峰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習文件成就了他們的偉大。新聞創作要有預見性,預見就是根據事物內部運動的規律,把握事物發展的未來。而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前景和趨勢,并不直接表現為事物現象方面,而是表現為事物的內在本質。只有借助文件精神才能概括、抽象,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做到有預見性。新聞創作離不開綜合,但綜合不是現象的羅列,也不是材料的機械湊合,而是客觀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有機聯系的再現。要學會綜合的本領,就得學習文件。因此,學習文件是新聞工作者提高理論水平和創作能力的基本功,是新聞工作者進步的基本階梯和正確途徑。不學文件,實踐再多、悟性再好,進步也很難。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接觸的范圍有限,“術業有專攻”。要把自己已經熟悉和掌握的東西用一般性原理概括上升到普遍性道理,離開文件的基本原理是無法實現的。我接待過許多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很有水平的記者,他們的創作風格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各領風騷。社會上的人都說他們地位很高、水平很高、能力很高。好像只有地位高了,水平才會高。其實地位和水平、職務和本領、權力和真理是兩碼事。我深知他們一個個都特別重視學習文件,是學習文件帶領他們走上高級記者崗位并一步步提高進步的。當然理論的影響與地位有關系,地位越高、影響越大、甚至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學習文件也是服“健康藥”。據說喜歡打麻將的人,一天不打就身心發恙。這就是把打麻將溶入了生命之中,成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文件也是一樣,一旦溶入生命中,就會迷、迷了就會信,信了就會鉆,鉆了就會懂,懂了就能用,用了并在運用中嘗到甜頭,就會更加迷、更加信、更加鉆,其它任何誘惑都無法侵入你的生命,使你的生命更強大,身心更健康,最終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澤東同志一生酷愛學習文件。戰爭年代條件極其艱苦時,他堅持學習;和平時期國事十分繁忙時,他堅持學習;即便病魔纏身、行動困難時,他仍然堅持學習。學習成了毛澤東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欽佩毛澤東知識淵博、才能杰出、功績卓著時,同樣也欽佩他那種“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崇高品格。

  2.創作實踐。我們一貫重視創作實踐。這是因為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觀點。實踐是新聞創作的來源,實踐是新聞創作的動力,實踐是新聞創作的目的,實踐是檢驗新聞創作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毛澤東同志有句名言“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使用就是在文件指導下的創作實踐。我們學習文件不是為了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多么神秘,而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我們的創作實踐。對于文件精神,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把學習文件和創作實踐結合起來,既是文件的自身要求,也是文件生命力所在。結合就是應用、結合就是堅持、結合就是發展、結合也是目的。離開結合談堅持、談堅決、談堅定,只能是空話、大話、假話,只能是給文件抹黑乃至窒息或斷送文件。只有結合實際、結合時代,才能使文件精神永葆生機與活力。客觀事物本身是活生生的、運動的、發展的。把文件的基本原理、原則與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現實情況相聯系、相結合,求得矛盾的解決,推動歷史的前進,這本身就有了發展的意義。我們從事的事業是一項全新的事業。一定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任何既有文件都不可能成為現成答案,怎么辦?只能從實踐中找出路,靠實踐把情況看懂,把問題找準。靠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靠實踐深化認識,任何文件離開實踐都將毫無意義。學習成績如何,不是看你背會了多少條條框框,而是看你實踐的效果如何。正如毛澤東同志說過的“如果你能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說明一兩個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你就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問題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我個人體會,把學習文件和創作實踐結合起來,在創作實踐中,學習文件,好處很多。一是容易懂。光啃文件容易被唬住。這是因為實踐高于文件,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意義,而且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意義。我們對實際情況比較了解,結合創作實踐去學習,可以打破文件的神秘性。許多文件上講的問題可以用列寧說的那種最平凡、最常見、每天碰到無數次的小事去理解,用自己最熟悉的實際去理解,就比較容易弄清楚。譬如,我們常說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什么是具體?列寧講,具體之所以為具體,表現為過程,表現為綜合,表現為質的多樣性。什么是質的多樣性?這在字面上理解比較費勁。如果聯系創作實踐去理解就比較容易。比如,貨幣是什么?就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話沒有錯。但它還是什么?這就要看具體情況,拿它來買股票就叫投資,拿它來賭博叫賭資,拿它來行賄叫臟款,拿它來扶危濟困叫善款,拿那它來從事宗教活動叫布施,拿它來雇傭兇手叫罪證。這就叫質的多樣性。二是容易記。我們都覺得記者級別越高,記憶力越好。同樣的文件我們看了記不住,他們一看就全記住了。其實,這是和聯系創作實踐有關系,與級別高低無關系。因為高級記者創作生涯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理論元素,在創作實踐中隨時運用和體驗到文件精神的精髓。也就是文件的理論因子經常蘊含在記者的創作實踐中。像交警、司機記交通規則,法官、律師記法律條文一樣,他們實踐的多,記的也多。實踐的深,記得也準。而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文件學不會、難理解、記不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創作、學習兩張皮。沒有把學習文件和創作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密切地結合起來,辯證地統一起來。不懂的,也不會用文件精神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結果文件記不住,形勢看不準,問題吃不透,矛盾解不開,群眾說不服,創作推不動。因此,懷疑文件精神的科學性,搖擺不定是危險的;把學習文件與創作實踐相割裂、教條式理解、貼標簽式應用是會誤事的;拘泥于文件的個別論斷、墨守成規、停滯僵化是有害的。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在結合上下功夫,在實踐中求發展。三是容易活。因為文件一般是枯燥的,而創作實踐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活潑的、運動發展的、不斷變化的。把學習文件和創作實踐相結合,文件精神就會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具體行動,就會物化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事實。并為其提供淵源不斷的生動素材和事實依據,不但能促進原有文件的理論升華,而且還會有新的創造發明。四是老師多。在創作實踐中學習文件,老師就不只是文件,客觀世界是老師,周圍同事是老師,人民群眾是實踐主體,更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會把實踐中獲得的真實效果和豐富經驗淵源不斷地提供給我們,成為我們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無窮智慧和巨大精神財富。五是時間多。因為創作實踐就是運用文件、學習文件又是研究創作。創作實踐的過程成了學習文件的過程,學習文件的過程成了研究創作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創作不間斷,學習不間斷。六是容易堅持。由于創作實踐的需要,迫使我們去鉆研理論學習文件,由于學習文件提高我們的創作能力和理論水平,使我們更有勁頭地去創作實踐,進而推動學習文件、創作實踐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

  3.總結經驗。我們特別提倡總結經驗。因為總結經驗是新聞創作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環節。實踐可以產生新聞,但必須經過總結經驗這個環節。我們黨的歷史上兩次大的飛躍都得益于總結經驗。七大的總結奠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總結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總結經驗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一項工作要想不斷提高,必須堅持及時總結經驗、發揚成績、糾正錯誤、深化認識,做到吃一塹長一智,打一仗進一步。還因為總結經驗是每個人提高、進步的有效途徑。我們周圍有許多很好的同志,有的相互之間天賦相近、學歷相同、經歷相似,實干的勁頭也差不多,但他們提高和進步的程度卻相差很大,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如何對待總結經驗。提高快的人每做完一項工作,都要琢磨琢磨,總結一下,找出成功包括部分成功的原因,或失敗包括部分失敗的理由,做到不占糊涂便宜,不吃糊涂虧。提高慢的人說干就干、干完就散,不動腦、不總結,馬馬虎虎、稀里糊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總結經驗,1956年李宗仁派陳思遠回國商洽他回國事宜。毛澤東接見陳思遠時,陳思遠說,西方很重視研究您的思想,我走時就發現總統辦公桌上放著您的一套選集。毛澤東就問他,您知道我一生靠什么吃飯?陳思遠說,不知道。毛澤東就告訴他,我一生靠總結經驗吃飯。可見總結經驗對我們來說何等重要。

  總結經驗的整個過程就是學習文件與創作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切切實實地吃透兩頭。我們常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什么是“化”?毛澤東說“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通曉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必須通曉中國實際情況,并善于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有些地方、有些領導,文件一發表,經驗就出來了。這種經驗很值得懷疑,毛澤東同志批評這種情況為,“有些人則連‘少許’還沒有實行,卻在那里提倡‘化’呢!所以,我勸這些同志先辦‘少許’,再去辦‘化’”。

  4.摸索提煉。我們非常關注摸索提煉。摸索就是根據既有經驗去探尋規律,摸索是尋找,摸索是探討,摸索也是調查研究。提煉就是把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規律提取出來。提煉是抽象,提煉是概括,提煉也是創造發明。摸索提煉是學習文件到發現真理或者叫創造發明的最后一公里。許多人之所以沒有創造發明,就是因為只停留在總結經驗上。經驗具有了理性認識,但它還不完全具有理論性質;經驗具有了抽象概括,但他還停留在局部的特殊性上,不具備普遍意義;經驗運用于實踐有時也會產生好的效果,但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用某一個具體領域的經驗去解決另一領域的具體問題,很難成功甚至可能失敗。正所謂橘生于南以為橘,橘生于北以為枳。

  過去有個笑話,一個舉人出任縣官,遇到的第一案就是一個人自己把自己的胳膀咬傷去告另一個人咬了自己的胳膀,縣官一聽便責罰被告二十大板,打得被告直喊冤枉。剛好巡撫去巡案,發現此案另有隱情,叫停后重新審案。巡撫發現原告的牙印向內,又于原告的牙齒吻合,斷定此傷是原告自己咬的。經重新審理后,原告如實供述了他因和被告有過結,想讓縣官懲罰,便想了這么個餿主意。真相大白后,縣官汲取了經驗。他遇到的第二案是一個人的耳朵被另一個人咬掉了。當原告一上述狀,縣官就說,你自己咬了自己的耳朵還誣陷好人,責罰三十大板。原告反問,我自己咬自己的耳朵能探得上嗎?縣官回答,探不上,你不會墊一塊石頭?這就是把局部經驗當普遍真理對待,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摸索提煉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要有材料,材料要全,不能缺東少西;材料要準,不能虛假差錯。材料不全不準加工不出好產品。第二個條件要有武器,也叫工具,工具就是文件精神、理論知識。第三個條件要有加工的本領,提煉不是簡單的事,要在文件精神指導下,將工作實踐中所獲得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經過艱苦的思考、分析、綜合、概括、抽象。科學的抽象不是主觀臆造,而是更深刻、更正確、更完整地反映著自然。

  5.有所發現。我們學習文件、創作實踐、總結經驗、摸索提煉的目的是為了有所發現。但有所發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發現就是發明創造。比如刺草劃破手皮,蘋果熟透落地,壺水沸騰壺蓋跳動,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些經驗。但魯班據此發明了鋸子,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這些看似偶然的發現,其實是他們長期積累的偶爾得之。發明創造也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歷史過程。關于光的本質,400年前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認為光是粒子,但荷蘭的另一位物理學家惠更斯認為光是波。因為牛頓是英國皇家學院的院長,所以粒子論占了主導地位。200年以后十九世紀,人類有了更加先進的儀器,發現了光具有衍射效應,這個發現一舉推翻了粒子論。又過了幾十年,又發現了光電效應,人類遇到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到底是粒子還是波?最后愛因斯坦給出了解釋,并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解釋是: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只是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出粒子和波的不同特性。發明創造就是從偶然中找到必然。偶然潛藏著必然,必然通過偶然表現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人類歷史表現為無數具有千差萬別目的的個人活動,似乎是偶然現象的堆積,但就在這大量個人活動的雜亂現象的背后,馬克思發現了隱藏著的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必然性。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發明創造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人類認識的特點是連續性。前人的成果就是后人的基礎。發明創造是為了探尋規律、發現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客觀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正確反映。因為它是客觀規律的反映,任何真理都是絕對的;因為事物的復雜性和認識的局限性,任何真理又是相對的。真理是絕對和相對的統一。基于這一原理,我們應當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特別注意發現新生事物,要與時俱進而不能僵化保守。基于這一原理,我們必須重視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前進。牛頓是在伽利略、開普勒等人的基礎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愛因斯坦是在洛倫茲等人的基礎上提出相對論的。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都有其來源。發明創造不能離開基本的原理、原則。實踐證明,理性的東西懂的越多,發現真理的可能性越大。發明創造要充分發揮大腦這個加工廠的作用。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人能思索。人的大腦潛能很大,正常人的大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可以儲存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一個人一生中能夠利用的只不過10%左右,據說愛因斯坦用得最多,也就17%。大腦這個東西越用越好用,越用越聰明,像風電一樣,轉的越快產能越大。有的人之所以本事小、辦法少、進步慢,主要原因不是腦子笨,而是腦子懶。現代科學成果絕大多數是對人腦研究的結果。如電腦、云計算、大數據都是研究人腦后發明的,以后的科學發展也集中在對人腦的研究領域。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大腦加工廠作用,勤于思索、善于思索,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學習文件、創作實踐、總結經驗、摸索提煉、有所發現五位一體,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既是學習的方法,又是創作的方法,也是總結提高的方法,還是發明創造的方法。這一方法運用后會使人的認識不斷提高、本領逐步增強、經驗持續積累、發明越來越多。現將這一方法推薦給大家,以求更多同志運用這一方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

  四、新聞創作動力

  我上面講的體會,大家會覺得好是好,就是太苦,怕吃不下。別怕,我再給大家推薦一種激發新聞創作內生動力的方法。這就是,把工作當事業干,把任務當機會看,把小事當大事辦,把付出當資本賺。

  1.把工作當做事業干。當新聞工作者把新聞工作當做事業干時,你就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人一旦有了理想和追求,就會奮斗,任何艱難困苦都無法阻擋你前進,任何極度的勞動你都會感覺不到累。比如,你的理想是把新聞寫到極致,有了這樣一個理想和奮斗目標,你就會為實現你的理想而奮斗,就會把每一次采訪創作作為一次錘煉的機會,用盡自己的心思和潛力抓住機會去拼搏,結果越干越有勁,這就是內生動力。相反如果把工作當工作干,甚至當負擔,你就會感到累,感到厭煩,這樣你干著干著就不想干了。這就是把工作當事業干和當工作干的最大區別。我為什么一生寫材料,這當然與我一輩子在辦公室工作的崗位有關系。但退休后還在寫,這當然也與人們總要請我寫,自己又不愿意傷面子有關系。然而真正支持我寫到底的是,我把寫材料當事業干了。七十年代我想通過寫材料獲得轉正,八十年代轉正后。我就想通過寫材料在一個縣小有名氣,九十年代當主任后,本來可以不寫了,但我還繼續寫,目的是想探尋寫材料的無窮奧妙,這樣不知不覺中就寫到了退休,退休后大家繼續請我寫,我覺得這是給我繼續探尋的機會,因此,寫起來就沒有那么累了。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有了精氣神,就像十月國慶節放假出去旅游,無論怎么跑你都不會感覺到累,這要是出差工作,你早就累得不行了。為什么?因為心情不一樣,有沒有精氣神,感覺確實不一樣。

  前一段時間跟幾個老領導在一起吃飯,其中我的一位老領導說起,在他一生見過寫材料的人員中,只有我終身寫,寫到底,別的同志寫上二三年就要求領導提拔,最多寫五年就說自己身體不行了,而我當干事寫,當副主任、主任后繼續寫,當常委、副書記后還在寫,當副秘書長后更要寫,難道我就是銅鑄鐵澆的?關鍵是我把工作當做事業干了。科學家探尋科學奧妙奮斗終生,八九十歲了還探尋,根本原因也是在這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為爭名次,哪里會感覺到累?因此,要想有成就,就得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工作當事業干,樂在其中。

  2. 把任務當做機會看。一個人把任務當機會看時,接到任務就會迸發出無盡的熱情和活力,自己的潛能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不懈努力下,任務終于出色地完成,成就感大大提升,繼而信心越強勁。在完成下一個任務時又會超越自我,取得更大的突破,自己的職業幸福感又隨之提升。這時,任務對自己來說不是負擔而是追求。每一次采訪創作,每一篇新聞報道,都會付出艱辛的勞動,有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平凡的世界》中記者田小燕為報道抗洪救災被洪水沖走。水均益、白巖松為報道伊拉克戰爭違抗紀律擅自進入戰爭區。為報道獻出生命的新聞工作者比比皆是。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把此次報道當做一次極好的機會。因此,在采訪中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其實每一次采訪都是一次探尋知識的機會。每一次報道都是一次實踐創作的機會。正是抓住一次次機會,新聞工作者才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有了這種觀點,就會爭著讓領導把任務交給自己來辦,結果辦的多了本領也提高了,領導也滿意了,還愁不會進步?

  3. 把小事當做大事辦。細節決定成敗,新聞工作是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有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廄焚,‘子退朝。’傷人乎?不問馬。”就這么個細節,卻反映出孔子的偉大人格,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從小事做起,把小事當做大事辦,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任何做大事的人都是從小事做起的。如果連小事也做不好,怎么會讓你做大事呢?小事中極能看出一個人的認真態度、務實作風、敬業精神和做人品格。

  4. 把付出當做資本賺。在這一點上,我有很深的體會。我不會接觸人,尤其不會討好人。一步步走到今天,全是靠自己的付出。記得九十年代,我在一個小縣任縣委辦主任,也就是這個時候,我的寫材料小有名氣,不但給領導寫材料,連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一些個人的先進材料也要請我寫,那時寫材料的人不多,絕大部分到省市做經驗交流或參加評比的材料都要請我寫。有些企事業單位申報專利,個人申請技術職稱評定材料也要求我寫。白天晚上通宵達旦寫,實在累得不行了,坐在椅子上小睡一會兒。結果,九二年換屆,要求每縣推薦一至兩名35歲左右的年輕干部進班子,我當時因為給領導寫材料,連會都沒顧上參加,但大家都把票投給了我,這就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這說明付出多了會有回報。當然這種回報及其偶然也未必就是我當時追求的,但通過付出贏得了大家好感卻是事實。我這還是業余。作為新聞工作者,報道的多了,創作水平高了,領導肯定會滿意,為基層為群眾宣傳報道的多了,群眾也會很感激,特別是在寫作中提高了自己的本領,這就是一筆很大的無形資產。當然作為我們自己,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把創作作為自己的一種職責,不要要求回報。事實上做的好事多了,人民群眾是不會忘記的。我這個人從來不會主動接近人,多數時間是獨處,寫材料,看書。那么多真心的朋友,有的是服務得來的,有的是聽我作報告得來的,也有的看了我的文章后自覺要和我交友,這就像老中醫一樣,看的病多了,經驗也就積累多了,能力和水平也提高了,人民群眾也更加喜歡了。這就是把付出當做資本賺了,其實不只新聞工作者,所有人只要付出多,肯定有回報。(沈明志)

編輯: 高三寶

相關熱詞: 沈明志 橫山 輔導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