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記者 謝昊天)10月14日,由中共漢中市委宣傳部、漢中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鎮巴縣專場在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鎮巴縣委副書記、縣長葉穩太作了“脫貧攻堅奔小康 追趕超越再起航”主題發布。鎮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魏強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據葉穩太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鎮巴兒女艱苦奮斗、砥礪奮進,鎮巴實現了從荒涼到繁榮、從封閉到開放、從窮鄉僻壤到巴山明珠的巨大轉變。2013年至2018年獲得漢中市目標責任綜合考核“六連優”;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從2010年全省76位躍升至2017年的63位,實現了7年上升13位的跨越式發展。
回顧70年發展歷程,鎮巴實現了7個歷史性躍升:
從掙扎溫飽線,到脫貧奔小康,生活水平大幅躍升。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鎮巴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舉全縣之力打響脫貧攻堅戰,過去三年累計脫貧3.75萬人,2019年將奪取全縣脫貧摘帽的歷史性勝利。70年披荊斬棘,70年接續奮斗,鎮巴人民實現了從絕對貧困到基本溫飽,再到以嶄新姿態昂首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8元增加到2018年的9702元,增長166.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47元增加到2018年的29346元,增長117.8倍。
從單一農業,到多元三產,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力推“三生融合”,做大主導產業、做強骨干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的歷史性轉型。科學確定茶葉、魔芋、畜牧、中藥材四大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均突破10萬畝,生豬年均飼養量達80萬頭,白山羊年飼養量占全市養殖總量的三分之一,認定國家地理標志產品7個,居全市各縣區首位。工業支柱性作用持續增強,累計投產農副產品加工等生產線19條,注冊商標351件,天然氣和頁巖氣勘探前景看好。“源味鎮巴”農產品區域品牌成功打造,培育“四上”企業113戶,獲評“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達84.56億元,是1978年的222.5倍;人均GDP達34003元,是1978年的234.5倍。
從天塹,到通途,基礎設施大幅躍升。 交通一直是制約鎮巴發展的“卡喉之殤”。1978年,全縣公路通車里程僅388公里,僅有營用載客汽車2輛。近年來,鎮巴連續開展交通建設年、提升年活動,全力破解交通瓶頸,投資額是前40年總和,建設里程是前30年總和。如今,西鄉堰口至鎮巴縣城210國道打通紅石梁、栓馬嶺兩座隧道,并全程提升為二級路,將縣城至漢中的車程從4小時縮短至2小時;行政村通硬化路達100%,全縣通車總里程達2499.9公里,路網密度達72.7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市山區縣第二位。西鄉堰口至鎮巴縣城高速公路加快建設,2020年國慶節前將全線通車,鎮巴即將邁入“高速時代”;全省縣鄉公路投資額度最大、隧道里程最長的鎮巴星子山隧道及引線工程開工建設,讓東區5鎮9萬群眾多年來安全快捷出行的夢想成真。同時,電力入戶率達100%,移動通訊網絡覆蓋全縣,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安全飲水等水利設施日臻完善。
從巴山凄涼地,到山水園林城,城鄉面貌大幅躍升。 鎮巴縣城四面環山,鎮村皆分布于綿延群山,秉持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既要現代化家園、也要留住山水,堅持做美縣城、做強集鎮、做靚村莊,城鄉面貌大幅改善。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立足“精秀美”特色定位,秉持“不以規模論大小,只以精致比高低”的建設理念,持續打造巴山最美縣城、陜南民歌縣城、山水園林縣城;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完善市政功能,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十年累計實施重點城建項目58個,形成“一河兩岸三帶 ”縣城建設布局,建成13條植物景觀街,17個文化公園、廣場,建成全市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立體自動停車庫,總投資5.2億元的市政基礎設施綜合改造PPP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推進縣城法治化、精細化、常態化管理,提升了城市品質和品牌,獲評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省縣城建設先進縣。暢通、生態、點亮、文體、安居“五大工程”讓各個集鎮的承載力和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創建美麗鄉村等140余個,全縣城鎮化率達42.4%。今日鎮巴,移步皆景,宜居宜游,被譽為“巴山深處的璀璨明珠”。
從初心,到踐行,民生事業大幅躍升。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全部擴建或改建,教育教學條件已達全市領先水平,教育質量連年攀升,高考二本以上升學率從2000年的9.41%提升到2019年的62.43%,居全市各縣區第三位,成功創建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和省級“雙高雙普”縣。縣鎮醫院和村衛生室全部擴建或新建,整體搬遷了縣中醫院,病床總數由2000年的298張增加到1357張,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普及,縣內就診率達93%,健康扶貧“鎮巴路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是陜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區。實施各類移民搬遷32000余戶、危房改造17000余戶,建設廉租房和公租房4306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以上,建成敬老院7個,床位總數1030張、居全市各縣區首位。連續13年開展“月月喜相逢”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全市率先創建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認可率排名位居全省前列。民生事業全面發展、社會環境持續穩定,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高。
從劣勢,到優勢,生態環境大幅躍升。 山為屏障水護城,巴山深處桃源地。溝壑縱橫的特殊地理環境,讓鎮巴生態資源因“養在深山”而保存完好、積淀深厚。伴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勁步伐,鎮巴生態保護力度空前、生態優勢逐步凸顯,世界級天坑、亞洲最大原始木竹林、高山草甸、云海奇觀等紛紛亮相、驚艷世人,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地等工作推進有力,退耕還林、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成效明顯,2018年縣域森林覆蓋率達67.48%,較1996年增長23.2個百分點;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1天,居全市各縣區首位;出境水質達Ⅱ類標準,確保了一江清水供北京;連續八年通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被評為全國首批、陜南唯一的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
從走出去,到請進來,發展活力大幅躍升。 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打造投資熱土,“小分隊”招商吸引外資,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興業,蘇陜扶貧合作持續深化,“十二五”以來累計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03個,引資到位142億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累計精簡行政審批事項140項、精簡率36.8%。“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上線運行,在全市率先實現省市縣“一網通辦”,一站式辦結率和網上辦理事項達到100%。全縣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0526個,非公經濟占GDP 的比重達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