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華斌
社會治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務,既要維穩更要維權,要寓治理于服務之中,努力實現治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
近日,有幸隨漢中市政協社會治理創新工作考察組赴上海長寧區、浙江紹興市、金華市等地考察,短短幾天的學習考察,開闊了眼界,提升了站位,獲得了不少感悟和啟示。我認為,新時代學習借鑒“楓橋經驗”,關鍵在于努力推進“三個轉變”。
一、創新治理理念,治理領域從“小治安”向“大平安”轉變,進一步形成社會治理整體合力
一是創新社會治理重在創新治理理念。樹立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理念,從習慣“滅火”到注重“防火”;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改變政府“包打天下”的格局;樹立統籌兼顧、協商協調的理念,正確反映和協調各種利益訴求;樹立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的理念,從偏重行政手段,到重視運用經濟、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綜合治理。二是創新社會治理重在統籌推進。將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一同謀劃部署、同步推動落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統籌協調,強化督促檢查,借鑒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三是創新社會治理重在形成整體合力。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
二、創新優化服務,治理手段從傳統方式向“智慧治理”方式轉變,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綜合效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新時代社會治理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群眾滿意指數、幸福指數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會治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務,既要維穩更要維權,要寓治理于服務之中,努力實現治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優化為民服務、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諸暨市不斷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以“平安建設信息系統”為主的各類網絡平臺和“網絡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兩網深度融合,釋放了“互聯網+”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新動能,在浙江全省率先建成“一證通辦、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城鄉通辦”信息管理系統,一張身份證就可以辦理80%以上的民生事項。諸暨創新社會治理的經驗告訴我們,實現新時代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大力加快社會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服務管理平臺建設,積極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全程代辦”改革,真正實現“近距離、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切實提高為民服務效率和質量,探索建立對群眾求助、投訴的“網上網下”聯動受理、快速處理和及時反饋機制,逐步實現社會治理手段從傳統方式向智慧治理方式的轉變,加快推進智慧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統籌社會資源,治理路徑從群防群治向德治法治轉變,進一步夯實社會治理基礎
目前,諸暨全市登記和備案的社會組織達2700多家,產生了以“紅楓義警”“楓橋大媽”為典型代表的志愿組織、鄉賢參事會等若干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有志愿服務人員6.5萬多名(其中有1396名人民調解志愿者),建立了“市、鎮、村”三級志愿服務網絡,設置了暨陽志愿服務管理平臺。另外,還有6495名紅色網格員、970余名鄉賢活躍在社會治理、糾紛化解、公益服務、幫扶帶動等領域。在諸暨,群眾已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力量,并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力量的良性互動共贏。我們學習借鑒諸暨經驗,一要善于統籌社會資源。要發揮好社會力量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治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二要建立健全基層組織。要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入到基層,特別要加強社區、村級的社會治理和服務力量,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長效工作機制,緊緊圍繞社會治理的18項重點項目,進一步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服務管理機制,著力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網絡輿論研判導控和社會應急聯動救助,建立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重視發揮好基層維穩“三道防線”的作用,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治理機制,把各類矛盾風險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三要大力實施德法兼治戰略。道德是良治善治的基石,德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德治的根本,在于社會各階層有共同的價值標準、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加強德治建設,提升德治水平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的題中之義。近年來,諸暨市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注重發揮德治作用,把“以文化人、以德潤心”作為最基本的實踐路徑,建立了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實施了《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規定》,設立好人基金,開展“發現最美諸暨人爭做最美諸暨人”“善行暨陽”等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建設,重構鄉土道德,醇化民風民俗,引導城鄉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不斷增強社會治理道德底蘊,以德治推動法治和自治,充分發揮德治凈化風氣、凝聚人心、預防矛盾、排解民憂的突出作用,為新時代社會治理提供了鮮活樣板。
(作者系城固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