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腿終于可以正常走路啦!”
今年65歲的惠大娘是清澗縣人民醫院第一例成功進行雙側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讓她欣慰的是,10多年來,因為雙腿“O”形內翻,生活不能自理的她,居然在手術后第45天便能行走自如。近半年來,在清澗縣,像惠大娘一樣成功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膝關節單髁置換術的患者達100余例,這是清澗縣健康扶貧初現成效的一個方面,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定點幫扶清澗的一個縮影。
黨建引領:架起黨群“連心橋”
清澗縣位于榆林市南端,資源匱乏并且無區位優勢,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呂梁山片區特困縣之一,也是國家衛健委定點幫扶縣。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881人,貧困發生率達8.26%。
疾病是貧困人口脫貧的“攔路虎”之一,清澗縣因病致貧10079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自2015年定點幫扶清澗縣以來,國家衛健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統籌謀劃,建立幫扶長效機制,將健康扶貧作為主要抓手,指導清澗縣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體制和機制建設,制定出臺了《清澗縣創建健康扶貧示范縣實施辦法》《清澗縣健康扶貧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助推脫貧攻堅的措施辦法,多措并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選派精兵強將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全面推進健康扶貧、人才綜合培養、對口支援和產業扶貧等各項重點工作,為清澗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架起黨群“連心橋”,把黨的各項富民政策落實到基層,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各單位黨組織與6個貧困村黨支部實行一對一黨建幫扶,先后投入黨建經費近300萬元,修繕黨建活動室,添置黨建工作資料,強化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積極開展“黨在我心中”等主題宣教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019年4月10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召開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會,會議充分肯定了定點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結合清澗縣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國家衛健委制定了新一階段幫扶工作計劃。一是積極開展黨建扶貧,安排協調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各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開展黨建扶貧工作,從貧困村實際需求入手,開展具體幫扶工作;二是繼續做細做實健康扶貧相關工作,結合國家衛健委開展的“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著力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基層醫改,形成典型經驗;三是充分發揮衛健系統聯系廣泛的特點,加大對“呂梁山貨”及“塬上清澗”縣域公共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農特產品銷售,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健康扶貧: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我患有肺癌,之前三天兩頭就往醫院跑。每次檢查、買藥排隊都要大半天。現在不一樣,我有了家庭醫生白大夫,可以隨時打電話向他免費咨詢,病情需要時他還會上門服務,真是太方便了,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6月24日,清澗縣石盤鄉黃家山村貧困戶黃小衛樂呵呵地說,前不久,他剛簽約了家庭醫生。
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
面對清澗縣就醫條件差、醫療人才缺、服務水平低和基本醫療設備不足的現狀,國家衛健委立足自身優勢,在幫助完善健康扶貧政策的基礎上,把夯實醫療服務基礎、改善就醫服務條件作為切入點,協調上海市衛生協會、哈爾濱市基層衛生協會等先后籌集2000余萬元,為2所縣級醫院、14個鎮(便民服務中心)衛生院和近50個村衛生室改善就醫環境,并協調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等地衛生協會,先后配置了近20種包括C型臂機、血液透析機、腹腔鏡、肺功能儀等在內的較大型醫療設備,還為鎮村衛生院衛生室贈送了近千件健康一體機、霧化機、制氧機、血壓器和“家庭醫生訪視包”。目前,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條件大為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得到保障,為廣大群眾看病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人才保障。
為了讓困難群眾看得起病,清澗縣不斷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補充醫療四重保障工作,全力降低就醫費用,減輕就醫負擔,使貧困人口就醫報銷比例達到了90%,確保困難群眾看得起病。為此,國家衛健委先后籌集近千萬元,用于補充醫療、大病救助工作,解決了廣大群眾燃眉之急。
看得起病是保障,看得好病是關鍵。
針對清澗醫療服務人才隊伍緊缺的問題,國家衛健委成立“健康暖心”培訓項目,協調動員國家考試中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等各方力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增強造血活血能力,先后20余次培訓各級醫療服務技術人才2000余人次,在清澗縣人民醫院籌建了遠程會診教學系統,會診各類患者30余次,實施遠程教學20余次。通過參與重癥疑難疾病診斷、指導完成各類手術、規范醫療技術管理制度、提升研修班等方式,為當地醫務人員傳授“真本事”。
與此同時,清澗縣在2所縣級醫院、14個鄉鎮衛生院和政務大廳,開通了“先診療、后付費”“免交押金”“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并對包括食管癌、胃癌等25種大病進行集中救治,組織了47個家庭簽約服務隊伍,全面提升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過去,缺醫少藥是農村地區醫療衛生狀況的常態,如今卻有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新景象。
看得好病是關鍵,但不生病或少生病才是健康扶貧的根本。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將增強全民健康意識、改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作為推進“健康清澗”建設的戰略舉措。充分利用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平臺,開展“我與家庭醫生有個約定”等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活動;發放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捐贈的價值40余萬元的衛生類科教圖書4000余冊;組織中國環境與衛生研究所、中國食品安全評估中心開展水質檢測和食品安全宣教工作,加強疾病防控工作;中生集團捐贈4.5萬元用于疾病防治設備購置。
產業扶貧: 鼓起群眾“錢袋子”
“你瞧,那邊山溝溝里的黑毛土豬都是我養的,它們‘名氣’可大著呢。養豬利潤大了,我們兜里的錢也多了,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6月24日,在清澗縣店則溝鎮薛家樓村,62歲的貧困群眾劉世榮看著自己養的黑毛豬感慨地說。
產業扶貧是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
近年來,清澗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出了抓重點、補弱項、強根本的產業發展思路,把綠色生態養殖、紅棗粉條加工、小雜糧品牌建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探索出一條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的脫貧致富路。2018年,清澗縣畜牧業年產值達到3.15億元,總計1萬多人從事綠色養殖產業,形成了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金點子”雖然有了,銷售渠道卻成為養殖產業快速發展的“絆腳石”。
為了找到發展的路子,國家衛健委相關掛職干部主動化身為產業扶貧的義務“聯絡員”“推銷員”,提出“消費扶貧”的幫扶新模式,數次上北京下西安推介產品,尋找和拓展銷售渠道。最終,利用該模式幫助清澗貧困戶銷售紅棗、粉條、小米等農特產品,銷售金額達600余萬元,并與12家單位、20多個食堂簽訂了黑毛土豬銷售協議,推銷黑毛土豬數量占到全縣總銷售量的近30%。
為了進一步拓寬清澗縣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國家衛健委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目標,籌措2000余萬元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協調陜西省扶貧辦以及在呂梁山片區定點幫扶的中央單位,聯合舉辦各具特色的對接會、展示會、推介會,為清澗農特產品搭建了聯絡各方、面向全國的銷售平臺,并在委屬各單位和醫院設置了近20個農特產品銷售展示柜,可覆蓋4萬余人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塬上清澗”商城購買清澗縣農特產品,使清澗黑毛土豬、紅棗等特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銷售量不斷增加,全面帶動產業扶貧見成效。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清澗縣在發展扶貧產業中出現的制約因素和存在的困難,把增強市場競爭力作為產業扶貧的核心問題,全力幫助解決和應對,不斷加大產學研經費的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吸納、培養,今年又重點向該縣產業扶貧投入1600萬元,同時引導注重產品的深加工和精細加工,積極扶持“人和仙”紅棗企業發展壯大,有效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并不斷強化品牌建設,真正讓農畜產品不愁銷路,不缺市場,實現更大利潤,增加群眾收入,助推實現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戶致富、貧困村脫貧、貧困縣摘帽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有黨的政策指引、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國家衛健委的傾心支持,清澗縣定會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的生活。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