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水利設施在農業生產、農民增收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近年來,向灌區灌溉渠道里倒垃圾、拋秸稈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人為造成渠道淤積、堵塞,部分渠段慘遭破壞,渠道的行水安全令人擔憂。
陜西省漢中市石門灌區負擔著漢臺、城固、勉縣和漢中經濟開發區42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是漢中市最大的灌區,也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灌區。在石門灌區東干渠,沿渠邊堆積有大量的稻草垛、油菜桿,渠岸防汛道上堆積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十分搶眼。石門灌區的南干渠,由于沿渠道的集鎮較多,秸稈、垃圾擁堵渠道的情況更是觸目驚心。在南干二支渠五斗,筆者看到,從渠道里撈出來的垃圾、秸稈等雜物堆積幾十米長,甚至還有沙發、床架以及共享單車。基層水管站的職工輪流排班上渠撈草,已連續奮戰了近一個星期,垃圾、秸稈還在源源不斷的漂下來。
馬上就到了農田灌溉用水高峰,為了確保渠道輸水正常,農田得到及時灌溉,每年灌溉前,水管單位就得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清理垃圾、秸稈。據段家山管理站副站長李曉桂介紹,段家山站是石門灌區南干渠最為尾水的一個站,近年來灌區水利設施被侵占、侵種、人為毀壞的現象屢禁不止,灌溉渠道成了垃圾場,特別是禁止秸稈焚燒后,渠道成了部分農民丟棄秸稈、堆放雜物的場所。尤其在灌溉行水期間,渠道大流量高水位運行,在高速水流的作用下,大量的秸稈垃圾淤積在閘門、涵洞或倒虹中,造成啟閉設施無法正常提升,涵洞被淤實,倒虹被阻塞,不僅影響農田灌溉,更為嚴重的是對周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每年他們一個站,光是打撈、運輸秸稈的花費都在2萬元左右。發生在2007年5月19日夜的石門南干十七斗渠決口事故,導致沖毀田地、民居進水,就是因作物秸稈堵塞橋洞造成的。
一到渠道行水季節,基層管水員提心吊膽,就怕渠道堵塞沖垮了渠堤。他們輪班上渠、晝夜巡查,用長柄鐵耙鉤,有時候還得跳進渠里,用手一點點掏才能把渠道疏通。
保證渠道行水安全事關糧食安全生產、百姓的利益,只有保護好水利工程設施才能使其發揮工程效益,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因此,關注渠道行水安全,自覺維護渠道“生存”環境,絕非水利部門一家的事情,需要渠道沿岸企業及農民群眾共同維護和愛護。
水利單位的干部職工呼吁大家,關注渠道行水安全,體諒水利職工的辛苦,不要往渠道里扔秸稈垃圾了!(通訊員 喻東平 李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