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中
雙塔寺位于白河縣雙豐鎮。明清時雙豐鎮稱關廟河,屬白河縣西區十鄉之一。“關廟河:邑西百八十里。據邑上游,接壤二竹(今十堰市竹山縣、竹溪縣),群峰環繞,兩水夾流。”1956年3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時,因關帝地名封建意味重,就提出改名。征求意見時一小學教師說:此地閻家河(漢江一級河道冷水河上游名)、大百子溝(明清稱關帝廟河,為冷水河源頭)交匯,就叫雙河。遂上報雙河地名,得到陜西省民政廳批準。2011年5月,撤鄉建鎮時,因雙河與旬陽縣雙河鎮同名,遂改名雙豐鎮,寓意雙豐收。
從十(堰)天(水)高速雙河出口上縣道冷(水)厚(子河)路,南行7公里左右即到雙豐鎮雙安村柳樹坪,有主峰海拔高程1422米的天峰山。沿山路至山巔處,山泉叮咚、怪石橫陳間見一古塔赫然矗立,這就是雙塔寺。據《中華古塔通覽·陜西卷(綜合篇)》記載,雙塔寺:“古塔奇特,為六角五層實心磚塔。塔檐、塔角有磚雕斗拱、龍頭,塔體部分由八種異型磚砌成,磚面均經磨制,塔體各部位比例勻稱,端莊秀麗……有很大的觀賞和考古價值。”1984年,雙塔寺列為白河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對象。后經安康地區文物部門撥款維修,至今保存較完整。那既是一塔,怎么稱雙塔寺呢?
舊志記載:“雙塔寺:有二塔在山,一屬柳樹坪,一屬孔長溝,相隔三里許。相傳唐時寺多僧,鑿山空腹為來往,有少婦入寺焚香,即匿其中,莫可追尋。后事敗寺毀,修為二塔,云尉遲敬德監修。其塔高聳十尋,磚大有字,剝蝕莫可考。”那孔城村古塔呢?據1988年新編《白河縣志》主編艾文仲實地采訪當地72歲老者徐廷瑞說:(山)梁那邊曾有兩個塔,一個是磚做的,另一個是條石做的,連這個(塔)一共三個,解放后還能看到三個塔。原來,天峰山上有三座古塔。一座是至今尚存的雙安村柳樹坪古磚塔;一座是孔城村古磚塔,1950年代拆毀;一座是羅裙坡古石塔,1960年代拆毀。查看1950年代繪制出版的白河縣地形圖,雙塔寺是指柳樹坪和孔長溝(即孔城)兩處古塔,稱雙塔寺名副其實。而新編《白河縣志》載雙塔寺:“據塔體風格及建筑材料看,約建于明代。”
關于柳樹坪河、孔城溝河的由來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相傳一天,玉皇大帝由眾神陪同出南天門,察看大禹治水情況。玉帝定睛一看,一座山頂上有一個大垱子的大水池,一條青龍和一只白虎正打斗嬉戲。就思量:不安頓好這兩個孽畜,將來必生禍端。于是,玉帝命巨靈神下凡。看見巨靈神來到山頂,青龍就跟著白虎逃跑。巨靈在雙河口處的一片沼澤地里,右手抓住了白虎后頸將它摁住,又伸出左手拽住青龍尾巴。青龍見尾巴被拽,蹬左后爪把巨靈左手食指抓傷了一道小口子,就是今雙豐學校外埡子;巨靈順勢用左手拇指把青龍尾巴掐了一個口子,就是雙豐原過風樓埡子。接著,巨靈大吼一聲:“孽畜,休要逞能,還不伏法!”自知不是對手的青龍乖乖地伏在地上,昂起頭很無奈地化成十家寨那座山。白虎往沼澤地一臥,身軀也化成一座山,并在沼澤地里擠出兩條小河,左邊的是柳樹坪河,右邊的是孔城溝河,尾巴化身柳樹坪垴白火石埡。龍虎嬉戲的那個大水池在白火石埡旁,叫天池。這個地名神話故事反映了人民把觀察到的自然現象,用豐富的想象力去解釋和說明,寄托了人們征服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而唐尉遲敬德監修雙塔寺的故事顯然是附會,只需弄清雙塔修建年代即可。
據清光緒《白河縣志》記載:清嘉慶二年(1797)八月十四日夜,白蓮教農民軍高天升部設伏關廟河羅裙坡后,出其不意地從上向下攻,勢若山崩。清軍驚潰,清主將豐伸布用火藥千余斤自焚。當夜戰死清軍游擊、都統7名,千總、把總14名。戰后,牽頭負責西鄉鄉團的白河監生劉萬富,收暴露野外的清軍尸骨分三處掩埋,并造塔三座供祭祀用。那豐伸布、劉萬富又是何許人?
豐伸布(?-1797年),唐古忒氏,蒙古鑲紅旗人,清正二品西安右翼副都統,專事守西安城。清嘉慶元年(1796年),豐伸布率軍駐防興安(今安康市)。清嘉慶二年(1797年),豐伸布率軍移防商洛,后又進駐湖北竹溪,阻止白蓮教義軍入陜。劉萬富,白河縣關廟河人,監生,性格慷慨,急公好義。清嘉慶元年(1796年),為防御白蓮教農民起義軍,白河知縣嚴一青督促捐銀募丁辦鄉團。劉萬富不僅出錢牽頭辦起西區鄉團,還多次率領西區鄉團擊退入境的農民軍。
清光緒十年(1884年),遷居柳樹坪的白河附貢生蔡燮勛作《二絕》詩憑吊雙塔寺:“耿耿劍光寒,英風未磨滅。秋來孤月明,猶照忠臣血。”“一塔巍然存,陰云時出沒。苔文掃不開,中有萬枯骨。”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