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
□ 馬小江
仲秋時節,我們一行三人翻越秦嶺,驅車來到商洛市丹鳳縣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尋訪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戰斗遺蹤,聆聽他們浴血奮戰,播撒革命火種,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故事。
庾家河鄂豫皖常委會議舊址位于丹鳳縣城北40余公里處的庾家河街。在庾嶺鎮街道西頭拐彎處,有一幢灰瓦泥墻的老房子,門頭上懸掛著“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會議舊址”的牌匾。當地人對發生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耳熟能詳,閑談之中,一位老者指著這座老房子自豪地說:“紅軍長征途中唯一一塊根據地創建的構想,就是在這幢貌不驚人的房子里孕育的。”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隨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自豫入陜,在丹鳳縣庾家河街“春茂永”中藥鋪召開了第十八次省委常委會議(即庾家河會議)。會議由省委書記徐寶珊主持,參加人有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等。會議正確分析形勢,作出了建立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決定,同時決定將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為中共鄂豫陜省委。此次會議雖因敵第六十師的進攻而中斷,未能進行充分討論,但對于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紅二十五軍的發展壯大有著重要意義。
鄂豫陜邊界地區,包括陜西省東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河南省西部地區。這里北靠秦嶺、南瀕漢江,地勢險要,敵人統治薄弱。紅二十五軍到來之前,這一帶就已受到黨和紅軍的感召,適合紅軍立足發展。此外,在這里建立根據地,可以牽制敵人大量兵力,對西南的川陜蘇區、北面的陜甘蘇區以及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都是一支重要的配合支持力量。
庾家河會議召開當天,鄂豫皖省委常委、秘書長鄭位三根據會議制定的方針和任務,起草了《什么是紅軍》的傳單。傳單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性質、宗旨、任務及有關政策,內容包括“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紅軍是蘇維埃政府指揮的軍隊。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紅軍的基本主張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幫助窮人免除一切捐稅,不交租不還高利貸,歡迎到紅軍中來”等等。這份傳單在新區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擴大了黨和紅軍的號召力。會后,紅軍先后在丹鳳縣建立了梨園岔、孫家山、龍駒寨等一批區鄉蘇維埃政權,并開展了轟轟烈烈地“打土豪、分田地”運動。
隨著游人,我們移步來到展覽室,一件件遺物、珍貴的資料和圖片,告訴人們這里當年的條件之艱苦。在這里,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庾家河戰斗的經過: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領導正在“春茂永”中藥鋪召開第十八次省委常委會議,就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突然從庾家河東北方向傳來槍聲,并且越來越激烈,會議被迫中止。原來是國民黨第六十師先頭部隊尾追而來,由于紅二十五軍在庾家河東山坳口的排哨過度疲勞,警戒疏忽,沒有及時發現敵情。因此,戰斗一開始,敵軍就搶占了七里蔭嶺山梁的有利地形,向紅軍發起猛烈攻擊。接到報告,紅二十五軍副軍長徐海東首先帶領二二三團跑步出發,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各帶一個團迅速跟進,指揮部隊實施反擊。戰斗中,徐海東率領二二三團沖入敵群,從敵人手中奪回了七里蔭嶺山梁。二二四團、二二五團則快速搶占坳口南北兩側高地,協同二二三團擊退敵軍。激戰中,一顆子彈從徐海東左眼底下穿過,又從頸后飛出,徐海東傷勢嚴重。這時,國民黨第六十師的三五五團、三五七團增援力量相繼趕到,再次發起攻擊。于是,激烈的爭奪戰全線展開,軍長程子華也身負重傷。在政委吳煥先指揮下,紅軍戰士們英勇反擊,殊死奮戰,以刺刀、手榴彈與敵拼殺。經過20多次反復沖殺、頑強奮戰,紅二十五軍斃、傷敵人800多人,至黃昏時分,敵軍倉皇逃跑。在這次生死搏斗中,紅二十五軍共傷亡戰士200余名,多名團級、營級干部負傷,二二四團團長葉光宏率部與敵人拼刺刀時,一條腿被砍斷,但仍堅持指揮作戰;軍部司號長程玉林下顎負傷,不能吹號,他便利用一座小廟作掩護,接連向敵人投出數枚手榴彈,最后壯烈犧牲;副軍長徐海東因傷昏迷4天4夜,這也是他第9次身負重傷。
庾家河戰斗為紅軍在丹鳳縣最大的一次戰斗,也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最險惡的戰斗之一,是關系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決戰。這場戰斗的勝利,有效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的尾追,結束了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歷時20多天、長驅1800余里挺進陜南的戰斗歷程,也使紅二十五軍暫時擺脫了困境,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為了銘記庾家河戰斗的光輝歷史,中共丹鳳縣委、縣政府于1982年在七里蔭嶺舉行了“庾家河戰斗紀念碑落成典禮”,并建造了四角亭,紀念碑就矗立于四角亭的正中。紀念碑正面“庾家河戰斗紀念碑”8個大字,由原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原中紀委副書記郭述申親筆書寫。2001年10月,曾經歷這次戰斗的軍事科學院原政委王誠漢將軍為重新整修的庾家河戰斗紀念地題詞:“越雄關險隘,樹長征精神”。
目睹眼前這一切,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我為革命先輩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而感動。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在這塊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土地上,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書寫了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他們的英雄足跡和感人事跡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湮沒,這一抹紅色記憶將永遠留在后人心中,激勵我們不斷前進。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