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佳縣民間凡遇節日、廟會、婚喪、祝壽,都要請嗩吶班助興。辦婚事時,迎親隊伍由嗩吶班引路,走村過鎮高奏喜曲,拜堂、婚宴,嗩吶聲不絕,增添幾分喜慶;辦喪事時,各種喪禮均在低沉的哀樂中進行,夜間祭靈,“擺路燈”,嗩吶哀調環山回繞,愈添悲切氛圍;節日鬧秧歌、搬水船,或遇廟會、祝壽,更有嗩吶吹打,渲染氣氛。嗩吶與民俗緊密相連,在佳縣傳延數百年,逐漸形成三大流派。
一是縣城王家嗩吶班,屬正宗的本縣長桿嗩吶派。清末、民國年間,被官府定為“官吹”,為官方舉行“迎春”“打春”、城隍出府等活動伴奏,技術精湛,在境內久享盛譽,影響很大。其特點是吹奏嚴謹、鼓點密集、曲調簡潔無華、音響雄壯樸實。代表藝人有王巨銀、王生滿、王吉勝祖孫三人。上世紀50年代起,佳蘆鎮馬家焉村馬甫朝、馬甫云隨縣城王家嗩吶班學藝,后分立為馬家焉嗩吶班。該嗩吶班馬繼星繼承了王家嗩吶班的吹奏特點,大量吸收其他門派的藝術精華,如今已成為佳縣長桿嗩吶派的代表藝人。
二是坑鎮高仲家坬嗩吶吹奏藝人高增前。高增前生于民國初年,幼年得山西嗩吶師傅真傳,漸漸形成境內嗩吶演奏的一個流派。該派使用的嗩吶吹管短、碗子小,吹奏時指法靈巧,發音清晰悅耳、委婉如歌,宜在庭堂院落演奏。高增前還把晉劇中的唱腔、曲牌移植于嗩吶演奏中,別有韻味。他的兩個兒手高章順、高樓順“子承父業”,都是吹嗩吶高手。
三是烏鎮核桃樹焉村和柴家岔村的嗩吶吹奏藝人高自歡、柴隨隨。核桃樹焉毗鄰米脂縣,高自歡9歲投師于米脂常石畔村著名嗩吶藝人常文洲(《米脂縣志·文化志》中記述甚詳),把米脂和佳縣的兩種嗩吶吹奏方法巧妙地結合起來自成流派。其吹奏善用吐音、滑音、顫音、花舌和加“花”等技巧,樂曲華麗優美、活潑明快。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派藝人又添新秀。烏鎮柴岔村柴隨隨、柴如存、柴如權三兄弟相繼投師米脂常派,柴隨隨還到省專業學校學習深造,不斷豐富和發展該派吹奏藝術。2003年,柴家三兄弟組成的吹奏班在“陜北佳縣白云山秦晉嗩吶大賽”上被評為“嗩吶王”,并榮獲一等獎。
(選自《佳縣文史第五輯》)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