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旗幟,是中華民族挺起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緊密團結的精神紐帶,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氣和顯著標志。黨的歷屆領導人都對延安精神作出了精辟的論述,對弘揚延安精神發出了偉大的號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闡述了延安精神的歷史地位和時代意義,多次對弘揚延安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殷切希望。
延安市關工委遵照歷屆黨的領導人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指示和要求,一致把堅持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作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永恒主題,把延安精神作為引領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的人生坐標、堅定正確方向的前進指針、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光輝旗幟、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崇高典范,并為之做了一系列扎實細致的工作,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充分地彰顯了延安精神守正創新、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
經過長期的工作,特別是近年來的潛心實踐、艱辛探索,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收獲,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青少年的歡迎,但我認為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特別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使得教育不同程度地顯得有些老套、呆板、單調,嚴重地制約著青少年學用延安精神的深入開展和實踐養成。經過調查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我以為要把青少年學用延安精神教育進一步引向深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一步認識和實踐:
本文作者:延安市關工委 孟昭斌
01
尋訪延安十三年革命歷史的遺跡遺址,是引導青少年學用延安精神的最佳途徑
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的十三年橫跨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前期三個歷史階段,是中國革命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不僅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而且留下的革命遺跡遺址在全國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跨度最長,而且級別最高,保護最為完整,內容最為豐富。
全市共有革命舊址445處,革命紀念館30座,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4處,革命烈士陵園15處。它們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構建成革命傳統的神圣殿堂,編輯成革命歷史的經典史詩,匯總成中國革命的故事集,集聚成紅色基因的“儲備庫”,高揚著紅色文化的獵獵旗幟,閃耀著延安精神的燦爛光芒,洋溢著紅色基因的濃濃氤氳,既是青少年學用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課堂,又是青少年增強理想信念、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鮮活教材。
讓青少年走進這一神圣殿堂,拜讀這部歷史教科書,聆聽這些中國革命的故事,親身接受紅色文化和紅色基因的浸染,不僅能使心靈得到滋養,靈魂得到洗禮,境界得到提高,而且能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艱苦奮斗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在延安考察時,曾講過一段情真意切的話語。他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了尋訪延安十三年革命遺跡遺址的資政育人作用,而且還特別強調:“要注重發揮好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了解黨的歷史,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堅決跟黨走。”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發出的偉大號召,也是對我們關工人的殷切囑托。我們各級關工委不僅以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代為青少年學習的榜樣,而且牢記他的囑托,始終把延安的紅色資源視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奉為最神圣的教育基地,作為最鮮活的育人課堂;把瞻仰紅色資源、解讀紅色資源,認知紅色資源作為青少年學用延安精神的重中之重;把組織青少年前往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抗戰設施、遺址參觀、學習、研讀,組織他們前往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祭掃、緬懷、悼念,作為常抓不懈的工作。
實踐告訴我們,不論革命舊址,還是革命紀念館,或者烈士陵園,都是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中國故事的真正原版,紅色基因的原裝庫存,真實可見,真實可信,真實感人,能使青少年走進革命歷史的深處,見事見物,觸景生情,滋養心靈,幫助青少年滋生紅色細胞,催生紅色血液,讓延安精神入腦入心、涌入血脈,引導青少年在學習歷史、思考歷史中,認知延安精神,熱愛延安精神,學習延安精神,踐行延安精神。不少青少年把延安精神作為自己的信仰之基、理想之魂、為人之本、成人之道,涌現出許許多多學用延安精神的人和事。自覺地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查找存在的問題,校準前進方向。一位名叫王麗娜的中學生過去花錢大手大腳,老是埋怨母親給自己的零花錢太少,但在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和聽了關工委爺爺的“弘揚延安精神,厲行勤儉節約”的報告后,專門把母親領到紀念館紅軍長征留下的文物展柜前,不僅把母親給自己的零花錢如數交給了母親,而且表示不再胡亂花錢,要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克勤克儉為人,爭做時代新人。(未完)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