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方家壩印象

2020-09-17 10:36:50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在著名的三國古戰場定軍山下,相比網紅打卡地勉縣武侯祠、武侯墓和諸葛古鎮,方家壩就如同陜南無數個自然村落一樣,名不見經傳。要不是從這里走出了一位現代中國畫壇上對長安畫派的形成、發展與創新具有重大影響的代表性人物——方濟眾,也許,這個小村莊將永遠不會與藝術結緣,也不會吸引眾人的腳步。...

  □ 嚴維佳

  在著名的三國古戰場定軍山下,相比網紅打卡地勉縣武侯祠、武侯墓和諸葛古鎮,方家壩就如同陜南無數個自然村落一樣,名不見經傳。要不是從這里走出了一位現代中國畫壇上對長安畫派的形成、發展與創新具有重大影響的代表性人物——方濟眾,也許,這個小村莊將永遠不會與藝術結緣,也不會吸引眾人的腳步。

  已亥年秋月的一天,秋雨蒙蒙、瓜果飄香,我懷著敬仰的心情從漢中市城區沿G108國道一路向西,經武侯鎮不遠處秦嶺巴山交會處古陽平關,也是當年三國名將馬超鎮守和安葬之地,從金牛古道走進古陳倉道,沿G345國道順白馬河溯流而上就是咸河,再走約兩公里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方濟眾故居所在地方家壩。只見這個幽靜的小山村被秦嶺余脈群山環抱,一條咸河穿村而過,緩緩流淌,這里依山傍水、梯田層層、阡陌蜿蜓、竹林垂柳、小橋木屋、白鷺野鴨、安靜秀美,好一派詩意田園,難怪能孕育出彪炳中國畫壇的藝術大師!

  在蒿草依依、楊柳婆娑的青苔滾水橋對面,遠遠望去是一排中國傳統的黃墻烏頂合院式建筑,由長安畫派代表人物、著名國畫大師趙振川先生題寫的“方濟眾故居”牌匾赫然映入眼簾,沿咸河堤坡緩行,佇立在整修一新的故居前的廣場上,我凝視著方濟眾先生半身銅像:先生雙手抱懷,神情慈祥,平視遠方,他善良而寬厚、內斂而沉穩、樂觀而善思的容貌,讓人肅然起敬……與先生銅像不遠處相對的照壁上,繪制著先生的代表性畫作:夕陽暮歸,小橋流水,一群勞作的人扛著鋤頭、牽著水牛的身影倒映水中……讓人有種“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的隔世靜美之感。

  1923年6月11日,方濟眾先生就出生在方家壩這個耕農之家。雖是翻修重建,卻是保留了原有的陜南傳統民居風格,重現了方家壩鄉民血液里的記憶。故居廣場右側是由當代國畫大師崔振寬先生題匾的“方濟眾美術館”,展出了方老從書法到繪畫的藝術成就和生平以及當代長安畫派一批有代表性畫家的書畫作品。站在先生的書畫作品前,靜靜地欣賞,就會發現,他的山水畫并無重巖疊嶂崇山峻嶺的恢宏感,也無曲徑回澗幽林茂密的深邃感,他的作品始終以丘陵淺山的秦巴村社、關陜農家、灘頭小景、臺塬疏草、山崖石畔、呦呦鹿鳴為題材,卻在樸實、平淡與寧靜中演化著一個人民藝術家凈化了的靈魂和詩意田園的境界,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故居的中央是一個中式四合院式建筑,保留了故居老宅中的石條滴沿、木格門窗,修舊如舊的院門前“歸向吾廬情未已,等含春雨鳥花飛”是當年方老親筆所題的,蒼勁而閑逸的筆法寄托了他對家鄉故里的眷戀。故居上房由正中的堂屋和側臥組成,右邊是灶房,左側為廂房,堂屋中廳懸掛著方氏三門十世育文公支下世系譜,屋內簡單陳列著方家當年用過的生活用品和農具,陳列簡樸卻端莊肅靜。站在廳堂里,睹物思人,聽工作人員講,方濟眾三歲而孤,隨叔伯入村小讀書,受幾位堂兄影響,自幼沿襲家風,對詩文書畫頗感興趣,后在勉縣后臺高小師從石魯哥哥的學生、校長齊向安,正式開始系統學畫。不久抗戰爆發、民族危亡,他輾轉求學施教,雖歷經艱辛卻初心不改,傳移模寫、博古摹今,以畫銘志。1946年,背負著鄉親寄托和求藝的渴望,20出頭的方濟眾翻過崇山峻嶺、古道雄關,第一次走出秦嶺來到西安,拜中國畫壇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趙望云先生為師,從此開始了他不平凡的藝術人生。

  站在院中,環顧四周,古樸的石階、厚重的門欄、玲瓏的垂拱、多姿的雕刻、簡樸的庭廚,無不散發著舊主畫筆生春、文思泉涌的藝術氣息。回想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長安畫派的出現的確是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以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黃胄等為代表的一批陜西畫家,創出了一場以群體和流派方式,以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影響,以作品的強勁時代感和生命力,昭示著明清以來傳統中國文人畫的終結和新中國平民畫家們“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大膽實踐,開創了足以影響20世紀中國畫壇的長安畫派。方濟眾作為主要開創者、繼承者、開拓者,故鄉的清風明月、秦巴的山水滋養、陜南的風土人情、生活的艱苦磨礪,無不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天人合一的筆墨語言,他以富有田園詩意的清新畫風變革了傳統山水畫模式和格局,踐行著藝術來源自然,卻是人格化了的第二自然。他提倡以美為誘導,通過美術作品使人的品德意識和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和質變,由此奠定了方濟眾在中國畫壇和長安畫派中的地位和影響。

  “文革”中方濟眾被下放秦嶺南麓洋縣白石分社勞動改造長達八年之久,雖生活艱辛卻樂觀豁達、筆耕不輟,不僅完成了對自己與社會、藝術與生活、歷史與未來的深刻思考,也為日后重出長安奠定了堅實基礎。

  環顧方濟眾故居,古樸、清新、自然之風撲面而來,讓人處處感受到主人“漢水巴山乃舊鄉,筆硯生涯忘愁腸,最是江村堪眺處,稻谷叢里魚米鄉”的思鄉情懷。我不禁在想,如果說方老第一次翻過秦嶺走向長安是生活所迫、命運使然的話,那“文革”后他第二次翻過秦嶺走向長安主持美協工作、創辦陜西畫院、重振長安畫派一定是他八年蟄伏與面壁后的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應當說方濟眾生命最后的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十年,他面對長安畫派的物是人非、百廢待興,大膽提出必須與長安畫派、與生活、與當代流行畫派拉開距離,雖一度被人們誤解,但他堅定地走求新、求變、求不同的創新之路。他推陳出新、兼收并蓄、培育新人,崔振寬、王子武、趙振川、苗重安、羅平安等一批年輕畫家在他的力薦下成為長安畫派新生代和生力軍。他巧妙處理藝術與現實的關系,作品更多表現為贊美自然、贊美生活、贊美時代。在筆墨技巧上,他主張書法用筆、筆觸厚重、中西融合、發散個性,為長安畫派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立下了不朽功勛。1987年7月18日,64歲的方濟眾先生因病去世。為緬懷方家壩走出的人民藝術家,2018年3月,勉縣政府斥資重修了方濟眾故居,并免費對外開放。2020年6月,漢中市政協在此舉辦方濟眾先生誕辰97周年紀念活動,成立了全省首家市級政協書畫院,助推漢中文化藝術事業發展。

  告別方濟眾故居時,聽說鎮上正打算結合脫貧攻堅將方家壩打造成名副其實的美術村、畫家村。環顧四周,青山綠水間,不遠處已架起天塹變通途的十天高速咸河特大橋,似乎帶給了這寧靜的方家壩一些現代氣息,也許這里很快就會熱鬧起來。但直到今天,真正讓人們懷念和留戀的,也許仍是方濟眾先生筆下方家壩的蘆蕩秋風、巖畔山溪、漁歌唱晚、牧童笛聲,正如方老在他的自傳詩《習字有感》中寫的:“家鄉的一山一水給予了我獨步當代之個性特征,而生活中一花一石的積淀帶給我筆底乍現的靈感,這自然的饋贈凝結為我的詩與畫,宛若行云流水,生生不息,有著恒久不倒的精神!”

  此時,天空中幾只白鷺飛過、如縷的陽光照在這個安寧、溫馨、平靜、典雅的小村莊,我不禁在想,究竟是方濟眾給方家壩帶來了藝術靈氣被人緬懷,還是方家壩因方濟眾從這里走向中國畫壇被人向往,究竟兩者誰成就了誰?或許明月青山可以作答!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方家壩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