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具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強大力量。它可以穿越時空,更可以感動人心。最重要的是,對于歷史難以再現、難以還原的原生態記錄,將成為一種見證,無可辯駁地存在于天地之間。
然而,存在于歷史大背景下的很多平凡的人與事,總是那么容易隨風消散,事后再收集往往有著很多缺憾。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國4萬多名白衣天使馳援湖北。在他們中間,有這么一些有心人,在繁忙的工作間隙,用信札、訪談、感想記錄等方式,留下了患者、醫務工作者、志愿者,乃至后勤人員、醫者家屬的經歷與感想,并集結成書。這就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最新出爐的《方艙記憶》。
真實,是一種感動,體現出人性的溫暖與生命的堅韌。
該書共收集了59篇文字記錄,其中來自醫護人員的有25篇,患者11篇,家屬9篇(6篇文章,2幅畫,1幅字)志愿者5篇,采訪9篇(患者5篇,志愿者4篇)。
初讀《方艙記憶》時,感覺有些粗糲。由于寫下這些文章的,并非專業人士,缺乏良好的文字功底,語句重復、程式化的表達,乃至口語帶來的不嚴謹表述,都很難與現今世面上諸多文字優美動人的圖書相提并論。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很快就會被書中記錄所流露出的真實所打動,甚至感受到一種震撼。
方艙醫院,在這場戰“疫”中,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ICU、重癥病房里,病人生命垂危、醫生緊張忙碌,那里是人類與病毒抗爭最為激烈的前線。在普通居民小區,老百姓則以宅家的生活狀態為主,與醫療系統的交集較少。而方艙醫院,以收治輕癥確診病人為主。在這里,病毒對生命的威脅必須直視,但又不像重癥那樣咄咄逼人。面對大災,人性中樂觀、良善、溫暖,乃至焦慮、煩愁,都如此真實地得以展現。
真實,是一種力量,讓許多喧囂塵上的謊言都不攻自破。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馳援武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等十余支隊伍建立,并負責病人救治。總指揮劉中民,副領隊王韜,護士長高彩萍等,決定以此為基地,全方位、全視角地收集第一手資料,為武漢戰“疫”留下最原汁原味的記錄。當這些出自患者、志愿者親筆記錄下的手稿,以照片形式出現在書中,它所帶來的震撼力量是無限的。
在《方艙記憶》中,一切都以真實的面目呈現:雖然有病人對醫護人員口出怨言,但有更多病人提醒他要理解體諒這些夜以繼日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一家人感染新冠病毒,有親人轉入重癥病房,甚至去世,也有親人比自己提前出院,期待康復的到來……真實的講述,流露出真實的情感,也反映出面對歷史大災,個體的迷茫、掙扎、堅持。
不需要煽情,更不需要粉飾,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只有真實,可以經歷時間的考驗,作為史料留存后世。
在過去的數月中,各種媒體報道鋪天蓋地,不可謂不多,卻一定可以找出不全之處。比如,故事性報道表現出臉譜化、程式化的特性,聚焦和關注的群體時有選擇性缺失。假設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百年之后,再來梳理這段歷史,人們可以看到的又有多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方艙記憶》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記錄下了方艙醫院中的蕓蕓眾生的點點滴滴。比如,在新聞報道中,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醫院值勤民警,但他們也同樣與病毒距離很近,他們的工作對于醫院的正常運行有著重要作用。他們會緊張嗎?他們做了些什么?在這本書的記錄中,既能看到普通人在歷史大事件下生發自內心的使命感,又沒有“被崇高”的道德綁架感。在生命安全與生計之間,一個個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狀態,得到白描式的存留。
可以說,這本書體現了對真實負責、對歷史負責的使命感,又在忙于與疫情斗爭的匆匆時刻,及時留存下了寶貴的資料。當方艙醫院關閉,患者出院、志愿者離開、醫護人員撤離后,再要收集這些第一手的講述、感想,將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任務。
最后,再次向東方醫院援鄂醫療隊致敬!你們不僅救治了上千名患者,更為這段歷史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