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成為許多人共同的追求,網絡美術教育隨之興起。打開手機等電子設備,“零基礎中國畫快速入門”“20堂課讀懂中國美術史”等網絡課程不拘一格,與美術創作、教學相關的直播、短視頻觀看人次亦呈上升之勢。持續升溫的網絡美術教育,能否幫助美術愛好者跨過專業的門檻?高等院校、美術館、畫院等專業機構,如何更好地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美術教育?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網絡美術教育因其信息獲取便捷、形式靈活多樣、教學可視化、內容大眾化等優勢,廣受美術愛好者青睞。在社會高度關注美育的時代背景下,網絡美術教育不再是某些商業機構的專屬舞臺。高等院校、美術館、畫院等機構都參與到網絡美術教育中來,為提升公眾審美水平添薪助力。如果在從業者資質標準、課程設置、課堂互動、暢通對網絡課程消費的評價及反饋渠道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環,擁有廣泛受眾的網絡美術教育前景將十分廣闊。
推動網絡美術教育,其課程開發者應擔重任,不僅應當進一步細分目標受眾,設計個性化、分級化課程,還應重視實時互動,引入科學的教育方法,強化啟發式思維訓練等,鍛煉受眾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能力,充分激發其藝術個性與活力。此外,引導受眾欣賞自然與生活之美,盡可能鼓勵其走向自然、走進生活,開展寫生活動,也應成為網絡美術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在大千世界中反復觀察、思考、練習,將美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化真為美,化善為美。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網絡美術教育的課程資源建設,應成為輔助教學的重點工作。無論是借鑒優質網絡信息資源開展專業課程,還是上傳分享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都有助于解決美術課程資源單一、課堂教學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從而滿足師生需求,服務廣大美術愛好者,推動美術教育課程信息化發展。北京大學制作的“藝術史”、清華大學制作的“藝術的啟示”等藝術課程,已被教育部認定為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今后,更多的互聯網+美術教育實踐將在高校落地。
眾多博物館、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場所,是開展美術教育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力量,推動海量館藏作品資源的線上共享,加強網上展覽、公共教育服務實施力度,可以使更多人輕松得到美的享受。最近,面對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國家文物局部署下,各地博物館利用已有數字資源,推出2000余項精彩網上展覽,通過網絡傳遞博物館文化與人文關懷,陪伴人們度過一個特殊而難忘的節日,利用網絡推進美育、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優勢愈發凸顯。
線上與線下互動融合,已成為許多博物館、美術館面向未來的發展方案。2019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推出“智識”計劃,通過展覽、線上藝術紀錄片、學術講座等,為會員提供全方位、多層面、寬范圍的開放式美術館運營和學習系統,拓寬了藝術學習的邊界。這也意味著,充分調動專業機構、平臺,將線下資源與線上服務相結合,有助于創新網絡美術教育,為美育開拓一片新領域。
邁入5G時代,移動傳播為美育事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美術教育必須直面變革,與時俱進。因此,應充分發揮開放、靈活、便捷的網絡優勢和特質,促進網絡美術教育蓬勃生長。(王震宇)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