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在制作面塑
□魏丹丹文/圖
“做面塑手法很重要!”12月2日,在西安市雁塔區電子正街,只見王軍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各色面團在他的手中幾經捏、搓、揉、壓,再用小竹簽點、刻、劃,不一會兒,一個栩栩如生的孫悟空面塑便出現了。
在王軍的手中,普通的面團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一般,幻化成花草魚蟲、走獸飛禽,以及歷史人物、卡通人物等各種神態逼真的面塑。
◆細致觀察作品逼真
“我的面塑手藝是跟祖父學的。”面塑,俗稱“捏面人”, 是源于山東、山西、北京的民間傳統藝術。王軍是陜西乾縣人,祖籍山東。王軍家世代靠種田維持生計,他的祖父王孝青是一位面塑藝人,
因家中人口眾多,為貼補家用,王孝青閑時就制作好面塑,背著箱子走街串巷售賣,當時年僅五歲的王軍就跟在祖父后面幫忙。在王軍的記憶中,每到廟會、春節、元宵節時生意就特別好。
1979年,15歲的王軍還在讀初中,由于兄弟姐妹多,家中經濟困難,作為長兄的他就輟學跟著祖父學習面塑。王軍先從制作小貓、小豬、玫瑰花等最簡單的面塑學起,他學得很認真,很快就學會了面塑的基礎手法,并逐漸掌握了捏面塑的技術。
為了讓面塑“活”起來,王軍經常會在街頭小巷細心觀察玫瑰花的花瓣、小鳥的羽毛、老人的皺紋等,這些細微之處,他都記在心里,運用到面塑的制作中,讓作品更加形象逼真。
◆精益求精不斷創新
“面塑要不斷創新,才有生命力。”王軍跟祖父學的面塑主要以面粉為原料,這種面塑易裂、易干、易蝕,存放時間較短,效果不好。王軍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方法,將面粉和糯米粉以6:4的比例調和,并加入了防腐劑。為增加面團的柔韌性,他還加入了橡皮泥。
“現在很多人對面塑的要求更具觀賞性,更多人想要的是可供擺放的工藝品。”王軍說,這樣的轉變對面塑的制作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塑要更加生動,形態也要更加豐富。
王軍不斷提高面塑技藝,嘗試創作新的動畫形象。現在,王軍特別喜歡陪外孫看動畫書、動畫片、電影,了解時下最新的動畫人物,尋找創作靈感。蜘蛛俠、哆啦A夢、奧特曼、憤怒的小鳥、小豬佩奇……只要小孩子們能夠想到的動畫人物,王軍都能夠做出來。同時,王軍還不忘對傳統名著里的動畫人物形態進行創新和加工,力求讓名著里的動畫人物越來越生動形象,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面塑作品深得孩子們的喜歡。
◆盡心盡力傳承技藝
簡單的面塑作品,王軍10分鐘左右就可完成,難度較大的面塑,一般需要2天左右。嫻熟的手藝、活靈活現的面塑讓王軍小有名氣,2012年,他被認定為咸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我希望面塑技藝不僅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能夠打開市場、適應市場的需求。”為了使“面塑”技藝能傳承下去,近年來,王軍走進西安市、渭南市的幼兒園、中小學、大學等地,為學生們上課,傳授手藝。“制作面塑動手又動腦,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因而很受歡迎。”
“手藝傳承需要時間,更需要靠年輕一代。”王軍的女兒今年26歲,正在學習面塑手藝。去年,還有一位深圳的小伙子專門到西安拜師,和王軍學習手藝。“只要有人愿意學,我都會義務教授。我盡我所能,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希望這門手藝一直傳承下去。”王軍說。
《各界導報》2019年12月09日 第4496期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