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杰查看自家有機肥種植的玉米生長情況
□記者 陳雪 文/圖
走進延安市政協委員王宏杰的有機肥廠,就看到空地上種著玉米、茄子、辣椒、青菜等各類蔬菜。王宏杰說,這里的蔬菜都是綠色、有機健康的。
2013年,王宏杰生了一場大病后,就開始關注健康飲食問題。
“老家有地,我想回去自己種,卻沒有合適的肥料。”為此,王宏杰到全國各地一些有機肥廠考察,與大學專家探討,得知日本、德國等國家有先進的有機肥制作技術。
隨后,王宏杰開始調研延安當地土壤問題,將目光聚焦到土壤修復。“牛武鎮一位70多歲的果農曾哭著對我說,果樹是他的搖錢樹,可是他快搖不動了,以后也搖不成了。”王宏杰說,這位果農所說“快搖不動”的問題實質,是因為土壤缺乏有機質。
“土壤健康才會使植物健康,人類才能由此獲得身體健康。”王宏杰認為,富縣是全國少有的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示范縣,這里有36萬畝果園,將有機肥項目在這里落地是最好不過的了。
在提交有關土壤修復的提案后,王宏杰就開始籌建陜西鄜州神鹿生態產業有限公司。本著綠色、健康的原則,他從秸稈、動物糞便、食用菌廢渣的無害化處理,到微生物的培養,開始為發展生態產業奔忙。
2017年,王宏杰在富縣張家灣鎮王家角村建起了20棚蔬菜,全部使用自家生產的有機肥。他還成立了農業合作社,讓村民入股后,并通過打工種植增加收入。在他看來,健康蔬菜不會沒銷路。
如今王宏杰的合作社已有100多戶會員。為了用現代科技改善土壤,用生物技術開創綠色生態農業的未來,2018年,他邀請13位教授、專家成立了延安高新生物技術研究院。
今年,王宏杰提供的有機肥又在延長縣做試驗,結果令人振奮。原來,農民種植大棚用農藥和化肥就需要1萬多元的成本,在用了王宏杰的有機肥后,成本減少了一半。在這片試驗地,王宏杰看到了希望。
王宏杰相信,距離完全實現綠色有機夢,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沒有污染的凈土,這目標并不遙遠。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