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通訊員 王明
12歲能配中醫方子,16歲開始臨床,今年60歲的丁昌民可以稱得上是一名“老中醫”了。“人人都會變老,老中醫也太多了,但是療效究竟怎么樣,還是要聽聽患者評價和社會口碑。”采訪中,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丁家祖傳中醫傳人、韓城市政協委員丁昌民說。
從醫近40年,在自家小小診所里,丁昌民接待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從小受中醫文化熏陶,跟著祖父、父親學習中醫,我熱衷研究中醫文化,也立志要把丁家中醫好好地傳承發揚下去。”丁昌民說,中醫作為中華民族四大國粹之一,有其獨特的傳承價值,應該被更多人所了解。
作為丁家中醫第五代傳承人,這些年來,丁昌民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把丁家中醫真正“做精、做細、做亮”。在他所擅長的中醫兒科、內科和婦科領域,不乏收治成功的疑難病例。而在韓城當地,丁昌民也被大家稱為“韓城中醫第一人”。
“張大嘴、看舌苔;看臉色、聽聲息。”在丁昌民的診所里,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總有人說,到了我這個年紀,早就應該有一家醫院了,但我不這么認為。”丁昌民說,中醫不在于做大、做強,而在于做精、做細、做亮,要有自己的亮點和特色。“比如誰家里的小孩生病了,首先想到要到我這來,這就值了。”
2015年,丁家中醫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該名錄內唯一一個中醫內科非物質文化遺產。“丁家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而在當今社會,要想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醫,就必須以傳統中醫學為基礎,結合現代醫療手段和器械。”在丁昌民看來,中醫文化是哲學和自然學的有機合成,與人類、自然發展息息相關。“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調節人體機能,避免疾病發生,就如同我們的社會需要抓治安治理一樣,都是在防患于未然。”丁昌民說。
今年是丁昌民作為市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七個年頭,這些年來,為了更好地為韓城中醫藥文化發展獻計出力,丁昌民曾前往全國各地進行調研。他說,以韓城為例,如今面臨的尷尬現狀是,許多醫院掛名為中醫院,但卻僅僅局限于針灸和推拿,甚至“名存實亡”,掛中醫看西醫,致使“中醫診所”徒有虛名。此外,中醫診所門面的面積都比較小,發展和傳承受到限制。
丁昌民希望,政府能夠建立中醫大師保護制度,對祖傳中醫傳承人進行掛牌統計,并推薦申報省級名老中醫。“對他們的工作、傳承和發展進行支持和保護,不區分對待。可將其中具有代表性、表現優異、成績突出的個體中醫給予培養扶持和發展。同時,重點培養、打造一批在人民群眾中有口碑、有信譽、療效好、知名度高的祖傳中醫品牌診室,并在政策上和業務上給予傾斜和幫助。”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