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從未停下奉獻科學事業的腳步,堅持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這個人是“王氏定理”的創立者、西北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王戍堂。昨日,85歲高齡的他又走上講臺,給學生們做了一場《數學的發展·我的數學之路》的報告會。
“對自己的專業熱愛要勝于生命”
當坐著輪椅的王戍堂先生進入西北大學長安校區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時,大家的目光立即聚焦在他身上。因為今年2月份回家上樓時摔了一跤,膝蓋一直沒恢復,大家齊心合力將坐著輪椅的王戍堂先生抬上講臺。
“就像巴金說我的寫作就是我的生命,對自己的專業熱愛要勝于生命。”王老先生這樣說。
講堂上,6名曾經參加王戍堂公益“討論班”的學生用短視頻表達了敬意與問候。如今在復旦大學學習基礎數學的劉晗說,參加討論班讓她能更直觀更深刻地學習數學,也掌握了學習的重點,感謝先生對她思維方式的培養。
學生們說的“討論班”,是2003年王戍堂退休時主動提出開辦的一個公益課堂。授課對象沒有限制,只要是想來學習的,都可以參加。就這樣,每周兩次,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一間辦公室里,王戍堂老先生帶領一批又一批年輕的面孔遨游在數學的海洋里,這一堅持就是15年。
參加過“討論班”的薛筱龍同學說,王先生的討論班不能和日常上課比,討論班按需授課,每次都要把一個問題講清楚講透,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
“來討論班沒有要求,只要想來都可以”
昨日,報告會結束后,華商報記者專訪了王戍堂先生,請他談論自己的退休生活及他的治學態度。
華商報:您是怎么開始學習數學之路呢?
王戍堂:我6歲喪母,父親在西安市社會路一個戲園子拉胡琴。小時候社會地位低下,抬不起頭說不起話。新中國成立后,我才有機會考上大學,那時主要是靠自學,自己不斷地思考。有一次到省圖書館看過一本《科學家奮斗史話》的書,書中牛頓治學的執著和伽利略治學的細致深深影響了我,這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在西北大學求學時遇到了我的恩師楊永芳,當時感覺他的課算是講活了,他講的是靈魂。
華商報:您已經85歲高齡,為何默默堅持義務講學?
王戍堂:人常說以文會友,我開討論班就是和年輕人討論,對我來說,和年輕人交流討論是生活中的唯一樂趣。做這個討論班就是為了搞研究,退休生活也就是為了搞學術。
來討論班沒有要求,只要想來都可以,多是大二、大三的本科生,也有周邊高校、研究所的博士生與教師來參加,參加討論班有時兩三個,多的時候十來個。上課就是按需授課,如果有人說需要講泛函數我們就講泛函數,也可以這次布置一個問題,下次一起來討論。上課時在座學生輪流上黑板講題,每個人都有表現和表達的機會,我會在一旁評論與補充。
華商報:公益課堂“討論班”開辦有多久了?聽說你前段時間病了,未來還打算繼續嗎?
王戍堂:從2003年退休就開始了,一直在堅持。今年摔了后膝蓋不行了,上不了樓梯,現在不到學校開“討論班”了,學生可以來我家里上課,現在主要討論與物理結合的“廣義數”。
■知道一下
王戍堂
1933年出生,195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數學系,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1986年“新華日報”報道“中國的驕傲”——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20項現代科技成果之一“王氏定理”的創立者。西北大學數學系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級教學名師。曾任陜西省數學會副理事長兩屆,美國數學會會員,美國MR(數學評論)評論員。 華商報記者 李婧 攝影 鄧小衛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