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和“消炎”兩個完全不同的詞,在生活中常常被混為一談。究竟哪些是抗菌藥,哪些是消炎藥,二者在使用上有何不同,今天來給大家說一說。
抗菌藥抗的什么菌
抗菌藥是指對細菌、真菌、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氏體及部分原蟲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一類藥物,也就是能夠幫助人們對抗細菌感染的藥物。它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藥(喹諾酮類等)和抗生素。這些藥物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包括片劑、乳膏和通過注射給予的液體制劑。
抗菌藥屬于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醫生在開具處方時會告知開具的藥物屬于抗菌藥??咕幍陌b藥盒和說明書中也標注有“適應癥:本品用于治療某某感染”。常見的抗菌藥有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抗菌藥在服用期間有一些注意事項。
前后一周不可飲酒
服用某些抗菌藥(如頭孢菌素類、甲硝唑、復方磺胺甲噁唑等)期間飲酒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其臨床表現為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甚至死亡等。因此,在服用抗菌藥前后至少一周時間不可飲酒。
劑量及療程嚴格遵醫囑
是否應用抗菌藥、使用劑量與療程,都應當遵從醫囑。不應自行更改劑量或服用時間,以防止病情反復。
服用某些藥需要防曬
服用喹諾酮類、四環素類及磺胺類抗菌藥后暴露于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下,可能會發生光敏性反應,因此在服用這類藥時應當避免過度暴露于光源下。
消炎藥對癥“紅腫熱痛”
了解消炎藥的前提是知曉何為“炎癥”。炎癥是指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生的防御反應。其臨床表現的五大特征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消炎藥主要包括兩大類: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甾體類抗炎藥。
非甾體類抗炎藥是臨床中最常用的抗炎藥物之一,可用于緩解疼痛和減輕炎癥。常用藥有阿司匹林、雙氯芬酸、布洛芬等,主要作用是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由于一些非甾體類抗炎藥是非處方藥,尤其注意別過量使用。比如,生活中常常會用到的布洛芬有解熱作用,但只能暫時使體溫下降,藥效過后體溫會再次升高,所以醫生要求僅在高熱時,即體溫超過38.5℃時使用。
另外,這里還要特別說明一下,不少人認為阿司匹林是抗菌藥,其實它是一種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在臨床上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甾體類抗炎藥主要是指皮質激素類藥物,起到抗炎、抗毒、抗過敏、抗休克等作用,代表藥物有潑尼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這類藥物由于是激素類藥物,有一些副作用,還可能掩蓋一些癥狀,影響疾病的判斷,所以也不能亂用,要遵醫囑謹慎使用。
醫囑
抗菌藥“無處方不要吃”
簡單來說,致病細菌入侵,為感染;身體對某種刺激做出反應,為炎癥。有感染,一定有炎癥,但有炎癥,不一定有感染。
引發人體炎癥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過敏及外傷等。但抗菌藥只對由細菌引發的炎癥有作用,對于其他原因引發的炎癥,應用抗菌藥治療于事無補。比如,普通感冒絕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應用抗菌藥治療是無效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這類炎癥使用抗菌藥治療也是無效的。
對于嚴重細菌感染的患者,抗菌藥可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過于頻繁地使用這類藥物,甚至在不需要的時候也使用,這種濫用行為會產生諸多危害。濫用抗菌藥會加速細菌的耐藥性,并使現有治療方法不再有效,這是全球衛生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一旦細菌對抗菌藥產生耐藥性,那么普通細菌感染也將不再有藥可治。
所以,抗菌藥切記不要隨意吃,一定要遵醫囑按劑量按療程規范服用,也可簡單理解為:無醫生處方就不要吃。同樣的,被診斷為細菌性感染時,不愿意用抗菌藥也是錯誤的。
(作者: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藥學部藥師)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